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高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各直属企事业单位,市驻高新区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高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重庆高新区党工委2023年第24次党工委会议、管委会2023年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
2023年9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高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国家战略、落实市级要求,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工作要求,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守住“三条底线”,大力实施“四千行动”,稳步提升“三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力争将重庆高新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发挥全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围绕种质创制、数字生物育种、山地耕地保育、山地智能农机和农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顶尖人才培育和产业转化功能,构筑具有场景试验功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集群,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优化空间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创新“科技研发+种养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乡村旅游”的多业态复合型融合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统筹编制与实施村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城乡生态环境各美其美,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到2025年,力争高新区农业总产值达27亿元,搭建市级以上农业科研创新平台6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建成智慧农业应用场景10个以上;培育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累计30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0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3:1;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60%;创建市级以上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示范镇(村)12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1. 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区企共建、院地合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科技强农向种、养、加、储、销全链条延伸。加快推进国猪高科重庆技术创新中心、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等科创平台建设,推动各类主体协同创新,聚力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协同创新链,解决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改革发展局、科技创新局、创新服务中心等负责)
2. 深化实施种业振兴。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发挥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科研平台优势,瞄准生物种质创新与利用世界前沿技术,实施科企联合育种攻关,建设农业农村部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顶尖人才培育和产业转化功能,为我市打造西部种业高地做好重要支撑。常态化开展种业监管执法。(改革发展局、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负责)
3. 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应用。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乡村“数智大脑”。联合市农科院、可可香粮油、鑫源农机等重点院企,加快智慧农业的示范应用,积极争取国家数字农业区域创新分中心(西南)落地。(改革发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负责)
4. 推动智能农业工厂建设。推动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构建产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鱼菜共生AI工厂,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推进鱼菜共生数字工厂和蔬菜数字工厂产业化应用示范。食用菌工厂,通过机械自动化以及智能管控系统应用,精细调控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的温、光、水、气等,实现食用菌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生产。智能农机工厂,通过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整合鑫源智慧农机基础,建设智能生产线,实现智能制造。(改革发展局、科技创新局、创新服务中心等负责)
5. 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打造若干个具有试验功能的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建成一批技术集成示范展示基地。智慧果园建设。运用“5G+AI”技术,对“苗情、墒情、灾情、虫情”进行实时监测;支持可视监管和风险预警,指导资源配置和人工干预;以果树认养、集市交易等为核心,实现果园数字化应用。无人农场建设。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实现对粮油、蔬菜等作物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智慧渔场建设。探索数字赋能生态鱼养殖全产业链,建成“两平台两中心五系统”,实现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数字化升级,创新集成智慧化设施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智能渔业的“高新场景”。(改革发展局、科技创新局、创新服务中心等负责)
(二)全面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6. 健全完善农业纵向产业链条。实施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工程,深入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业投入品管理系统和合格证管理系统;引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贯通产加销,建设数字加工厂;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强化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服务;结合科学城文化旅游主题IP形象,探索“科学IP+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发展模式,对农特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品牌准入与管理机制;鼓励区内特色农产品进入“巴味渝珍”电商平台;协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立体多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改革发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负责)
7. 加快推动农文康旅融合发展。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风土文化为灵魂,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田园风光、村落建筑、民俗风情等乡村独特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农耕体验、研学科普、休闲康养等农业新业态,释放农业生活、生态价值。依托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围绕都市农业研发中心、智慧农业集群等,积极对接中小学研学需求,规划设计研学课程和研学路线;结合科研工厂化应用场景,打造智慧认养基地;依托各镇街产业基础,培育“春踏青赏花、夏避暑纳凉、秋摘果观叶、冬泡汤养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特色农业体验园;激活乡村“夜经济”,打造沉浸式乡村夜景。(改革发展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建设局、公共服务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负责)
8. 横向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区位生态、科创资源和非遗文化,建设一批带动力强、人气旺、融合度高的田园综合体和农文旅教康产业融合项目,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鼓励发展乡村露营游、乡土文化体验游、教育农园、研学基地等新模式。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改革发展局、公共服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负责)
(三)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9. 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合理进行村庄分类。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强化村庄规划指导和入库管理,推进村庄规划“一张图”实施。建立政府组织领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改革发展局、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公共服务局等负责)
10.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风貌引导,接续实施“千村宜居”计划。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扎实开展以清理“蓝棚顶”、无人居住的废旧房、房前屋后的杂物堆、田间地头的废弃物、管线“蜘蛛网”、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五清理一活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改革发展局、建设局、公共服务局、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建设事务中心等负责)
11. 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加强防汛抗旱及供水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若干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持续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调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区、镇街、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和阵地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建设局、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局、城市建设事务中心、公共服务局、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等负责)
12. 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结合全区实际,协同推进城乡数字化,补齐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拓展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加快发展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务,推动农村集体资产、宅基地等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优化升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创新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利用小程序、App等数字化手段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建设治理精准化水平。(改革发展局、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共服务局、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城市建设事务中心等负责)
(四)全力推动“三农”工作落实落细
13.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健全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制度体系,加强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持续推进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总结深化“擂台比武”等工作,选树“担当作为好支书”。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基层党建示范培育,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进行集中整顿。规范“小微权力”监督,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建立基层监督联系点,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纪工委、党群工作部、改革发展局等负责)
14.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农民工就业。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通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持续推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增加对农民的补助补贴。以扩面深化“三变”改革为抓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党群工作部、改革发展局、财政局、公共服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等负责)
15.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推广“老杨群工”经验做法。实施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梳理社区服务、风险管控和安全生产等清单,推动网格全面嵌入镇街乡村应急体系;深化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等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数智化”水平。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积极创建市级以上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党群工作部、改革发展局、建设局、公共服务局、综合执法局、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融媒体中心等负责)
16. 强化农村人才培育集聚。发挥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高职等科教资源优势,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加快培育一批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二三产业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改革发展局、科技创新局、公共服务局、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等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整体统筹推进作用,激发镇街主观能动性,指导各镇街结合村庄规划加快制定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细化明确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形成镇街、部门、高校院所、企业协同发力机制,健全上下贯通、高效运转机制。
(二)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项目库和资金池、资源要素池、资产池“一库三池”统筹匹配机制和“三年滚动、年度实施”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动态调整项目库,加大政策扶持,全面保障各项工作做深做实。
(三)加大激励考核。紧扣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重点工程等,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动态晾晒比拼工作成效。严格打表推进,强化对落实工作任务清单的督查、考核,形成工作闭环。总结提炼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