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政策解读
2023年9月,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印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渝高新发〔2023〕16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市委农村工作会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探索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打下坚实基础”。重庆高新区深刻认识到抓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通过全面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坚持科学决策,因地制宜、久久为功,通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集合政、院、企、村协同发力、共建共享,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各方面,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高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争取实现“三年大变样”,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展现高新担当、作出高新贡献。
二、政策目标
围绕“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按照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的总体思路,对应“科、产、城”三个方面,力争将重庆高新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到2025年,力争高新区农业总产值达27亿元,搭建市级以上农业科研创新平台6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建成智慧农业应用场景10个以上;培育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30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0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3:1;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60%;创建市级以上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示范镇(村)12个以上。
三、主要内容
(一)“三个示范区”的目标
1.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发挥全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围绕种质创制、数字生物育种、山地耕地保育、山地智能农机和农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顶尖人才培育和产业转化功能,构筑具有场景试验功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集群,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例如:具备条件的果园可在高新区管委会支持下建设技术集成示范展示基地,如运用“5G+AI”技术,对“苗情、墒情、灾情、虫情”进行实时监测;支持可视监管和风险预警;通过数字化应用实现果树认养、集市交易等应用场景。
2.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优化空间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创新“科技研发+种养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乡村旅游”的多业态复合型融合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例如:区内特色农产品企业进入高新区标准体系后,将在质量安全、销售、物流、包装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如品牌包装上融合科学城文化旅游主题IP形象,探索“科学 IP+文化创意+产品服务” 发展模式,打造具有高新区“印记”的特色农产品。
3.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统筹编制与实施村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城乡生态环境各美其美,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以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例,由于建成时间较久,目前设施设备老化的问题较为严重,周边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热情不高。按照《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安排,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将纳入提档升级,届时服务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二)《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
1.对应“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提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主要包括: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种业振兴,加快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应用,打造智能工厂和智慧农业应用场景等五个方面举措。
2.对应“打造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出“全面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
主要包括:纵向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横向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实现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等三个方面举措。
3.对应“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任务。
主要包括: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四方面的举措。
4.对标全市农业农村年度工作要点和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提出“全力推动‘三农’工作落实落细”的重点任务。
主要包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致力农民增收致富,完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人才支撑等四方面的要素保障举措。
(三)《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重庆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责任落实、考核监督、专班推进等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行。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农文旅融合等方面,找准干事创业空间,坚持科学研判、合理投资,集中力量干大事,确保实现干一件成一件。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抓好落实,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同时,强化政策保障,加强人才支撑、资金支持、用地供给,放大叠加集成效应。突出唯实争先,注重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加强闭环管理,强化比学赶超、突出示范引领。
四、核心政策问答
(一)“三条底线”、“四千行动”和“三化”指的是什么?
答:“ 三条底线”指防止规模性返贫、确保粮食安全、加强耕地保护。“四千行动”包括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三化”即:农业机械化、乡村数智化、农民组织化。
(二)重庆高新区如何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的目标?
答:重庆高新区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围绕种质创制、数字生物育种、山地耕地保育、山地智能农机和农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顶尖人才培育和产业转化功能,构筑具有场景试验功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集群,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例如,某果园已成为技术集成示范展示基地,运用“5G+AI”技术实时监测“苗情、墒情、灾情、虫情”,通过数字化应用实现果树认养、集市交易等应用场景。
(三)重庆高新区如何实现“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
答:重庆高新区将立足资源禀赋,优化空间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创新“科技研发+种养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乡村旅游”的多业态复合型融合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例如,特色农产品企业进入高新区标准体系后,进行标准化管理,融合科学城文化旅游主题IP形象,探索“科学 IP+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发展模式,打造具有高新区“印记”的特色农产品。
(四)重庆高新区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
重庆高新区将统筹编制与实施村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城乡生态环境各美其美,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例如,重庆高新区可以通过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的生活品质和便利度。同时,重庆高新区可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建立健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等,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给农村居民。此外,重庆高新区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
(五)《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工作要求,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守住“三条底线”,大力实施“四千行动”,稳步提升“三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六、专家视角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林莉局长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战略部署,“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实施方案》此时的出台意义重大。林莉局长认为,《实施方案》提出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三个示范区建设非常值得注意。三个示范区既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思路,也是根据重庆高新区“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做出的必然选择,为重庆高新区2023年至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