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打造“1+3+X”产业体系 助推产业转型
■1991年3月,重庆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系全国67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同时,也成为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
■20年来,高新区凤凰涅槃,以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孵化地和重庆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重新组建、“二次创业”、“十二五”规划,让高新区的发展再一次成为全市瞩目的焦点。
■2015年,高新区将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建成西部领先、跻身国家一流高新区序列的“自主创新战略高地、新兴产业核心载体、科学发展示范窗口”。
打造产业发展
成主城先导区
1991年,重庆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跻身国家级高新区之列,同时也是全国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
2010年8月,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重新组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委托九龙坡区委、区政府管理,高新区管辖范围调整为东部石桥铺、二郎地区20平方公里和西部金凤、含谷、白市驿组团50平方公里。
高新区的产业规划、发展走向,再一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发展潜力巨大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石继东说:“‘十一五’已经过去,如今更重要的是做好‘十二五’的规划。”
目前,高新区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科研实力和较完善的配套体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已发展有一定的基础,落户各类企业达1.6万家,2010年工业总产值200亿元,营业总收入250亿元。拥有重庆最大数码产品市场和格力空调、梅安森科技等一批先进高科技制造业企业;高新区科研能力较强,拥有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重点科研院所7家,已建成留学生创业园、二郎高科孵化园等一批科技孵化平台;高新区配套体系完善,坐拥彩云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和重庆奥体中心,协信·天骄城、美因河谷等一批高端房产舒适宜居,中新城上城、居然之家等大型商贸企业建成开业,拥有IT、机电、汽配等各类专业市场24家,四星级以上酒店5家。
据了解,新组建的高新区建设者们积极谋划发展蓝图,明确目标定位,抓好项目策划,同时加快新区拓展并启动旧城改造。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石桥铺、二郎地区城市控规修编及重点地段城市形象设计正抓紧推进,西部50平方公里拓展规划方案基本确定。大力协调推进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发建设,完成征地拆迁2400亩、投资近十亿元建设基础设施;签约企业14家,引资30亿元,其中2家企业投产;东部石桥铺、二郎地区投资1.45亿元启动打通断头路及路网建设;投资13.6亿元启动双巷子、石桥铺老街和柳背桥等城中村危旧房改造;投资2.15亿元启动渝州路房屋立面和白马凼小区等7项综合整治工程。现已形成2011年高新区政府主导类和社会投资类重点项目计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高新区重要拓展区的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发挥“短、平、快”的优势,实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制度,提高了园区的建设效率,2010年便实现了“当年谋划、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招商、当年投产”5大目标。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新兴产业
“未来五年,既是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石继东说,高新区将坚持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包容增长、城乡一体的思路,积极对接国家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按照规划,到2015年,完成石桥铺、二郎地区的城市再造和产业重构,建成包括白市驿、含谷和金凤组团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区,形成大公馆至外环段的生态城市廊道和创新产业带,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四大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营业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建成西部领先、跻身国家高新区一流序列的“自主创新战略高地,新兴产业核心载体,科学发展示范窗口”。
“1+3+X”体系
助推经济转型
据了解,高新区确立了新的产业体系,即“1+3+X”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1”是定位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按照规划,要充分利用拓展区的区位和人才优势,发挥石桥铺数码交易中心的市场优势,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配套零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通讯设备、数字视听和绿色家电产业,推进信息敏感材料与器件、传感器与智能仪表、信息传输设备与应用服务的发展,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逐步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基地。
“3”即三大优势产业,定位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高技术服务。通过提升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发展交通运输、新能源装备、精密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国内技术一流的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依托重庆大学城优势智力资源,建设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和研发外包基地,发展生物制药、数字化医疗设备等产业,形成西部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整合科技创新要素资源,重点发展动漫影视制作、数字出版、游戏开发等数字文化产业,扶持研发设计服务、技术创新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壮大,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技术服务产业高地。
“X”即现代物流、文化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其他产业。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站在产业发展前沿,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文化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铝镁合金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相关产业,积极培育和孵化新兴产业增长点。
东西片区合璧
发展提档提速
2011年,高新区重点项目总投资将达99.32亿元,其中基础建设11.67亿元;整治改造达19.71亿元,产业发展达28亿元,社会事业达9637万元……
对于高新区东部(石桥铺、二郎地区),将投资30亿元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华丽蜕变,重塑国家级高新区新形象。启动成渝高速公路高新区段功能改造和城市提升工程;推进石桥铺核心区城市设计成果转换,打造长江上游IT数码中心,建成百亿IT数码商圈;加快二郎地区空间再造和产业重构,规划建设产业孵化、总部经济等楼宇20万平方米;推动奥体中心、彩云湖周边等4个综合配套区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打通长新路、成渝高速辅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启动三级管网改造,实施渝州路、奥体支路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柳背桥等城中村拆迁和危旧房改造24.7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8.2万平方米……
高新区西部(金凤、含谷和白市驿组团)将提速开发建设,建成金曾路、高新大道,推动中环一纵线高新区段开工,基本形成拓展区“H”形骨干路网;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力促水、电、气等相关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启动建设职工公寓、配套服务中心等项目;新建、续建标准厂房30.5万平方米。通过加快金凤、含谷和白市驿组团拓展区开发建设,实行“一区多园”、错位发展,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文化科技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形成重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级综合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区,为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由此,重庆主城将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以高新区、经开区为重点的开发开放三足鼎立大格局,重庆高新区站在了“二次创业”的历史新起点。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开信箱(本网站已支持IPv6,且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以上、360极速模式等最新版本浏览器进行访问!)
主办单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1070012 ICP备案:渝ICP备19009808号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2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