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镇街
繁體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机器人 注册
镇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科学城动态>>媒体关注

《重庆日报》(6月4日)近万件作品亮相川美“开放的六月”毕业展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04
打印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 李星婷 韩毅)6月3日,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毕业生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本届“开放的六月”毕业展涉及川美4个学科和21个本科专业,线上线下分别有1641人、1395人的近万件作品参展。今年“开放的六月”还将推出“城市艺术细胞培育计划”“美术馆之夜”等校内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美育氛围。

各学院作品纷纷亮相

关注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

本届毕业展在大学城校区和黄桷坪校区同期展出,包括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艺术学理论类等学科门类和21个专业毕业生的作品。

各学院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如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以“盛世墨韵,百年华章”为主题,用国画之美讴歌时代、礼赞人民和抒发家国情怀;书法学专业同学用篆刻精品的100方集体印屏《子期·初照》,呈现出新时代的奋进精神。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在地艺术创作方面,多个院系毕业生作品都有体现。如公共艺术学院聚焦城市美学,以“艺术助力城市发展”为主题,对九龙半岛、电厂工业遗址、重庆美术公园、山城巷等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和设计。

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申子叶创作的《长江计划》是一个环保作品,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她用江津拾来的硒玉,打磨、切片,摆成长江的形状。作品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申子叶在线上征集了宜昌、奉节、江津等长江沿线网友寄来的江水,按照长江的形状摆放。用硒玉做成的“长江”,江水也由上游的浅绿,到下游逐渐变得浑浊。作品以物质材料转化的艺术方式,反映长江流域的生态环保的主题,呼吁大家“保护母亲河”。

个性化培养展区

展示创作激情与活力

作品富有创新性也是本届毕业展一大特色。如该学院手工艺设计系贾倩的《纸境——中国传统手工纸在当代软雕塑中的实践》,来源于她在西双版纳对傣纸的了解,从而设计制作出的一组软雕塑作品。作品以“纸境”为主题,塑造出拟人的仙鹤、蓝雀、植物等形象,构建出当代东方的意境之美。

本届“开放的六月”毕业展设有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展区。个性化培养是川美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设有木刻、水墨综合、乡村振兴渝民艺活化等12个特色工作室,以及1个互动媒体实验班。

工作室和实验班因材施教,由互动媒体实验班带来的一组作品,令人震撼。《千字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学生们用极富想象力、电子化的交互绘本创作方式,展示这些古代儿童启蒙读物。

“这些作品颇具思想、技法、能力等,反映出毕业生对创作的激情与活力,对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以及鲜明的艺术个性。”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美协主席、川美院长庞茂琨认为,各个专业类别的毕业作品体现了学生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展示了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联合川音首次推出

“美术馆之夜”活动

据悉,今年“开放的六月”毕业展以“线上+线下”形式呈现。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重庆日报、上游新闻、融创中国联合主办的线下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联合推进的“城市艺术细胞培育计划”将在融创重庆的一些公共艺术空间落地实施。上游新闻客户端的线上展将持续至7月10日结束。观众可在“四川美院美术馆”公众号上预约参观川美美术馆(虎溪校区)的线下展。

“‘开放的六月’已成为重庆一个重要的艺术节日,近年来每届活动都吸引了二三十万观众的参与。”川美党委书记唐青阳介绍,今年“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期间将推出“艺术特惠季”活动,大批学生的优秀原创作品将分别在川美虎溪公社和观音桥北仓艺术中心进行展销活动。

6月11日,川美还将首次启动推出“美术馆之夜”活动。届时学校将联合四川音乐学院等院校举行灯光秀、服装秀等活动,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和学科专业特色,打造学校美术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