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关于《重庆高新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的起草说明
“十四五”时期是科学城人才工作走向系统化、精细化和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机遇期,依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重庆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重庆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起草了《重庆高新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规划》起草思路
《规划》以打造“金凤凰”人才品牌为统揽,将人才工程、人才机制、人才平台、人才创新实践、人才发展环境等工作与打造“金凤凰”人才品牌紧密结合,对高新区需要的人才智力支撑和人才资源配置进行了长远谋划和深入布局。《规划》共4章15节,第一章是序言,系统总结重庆高新区“十三五”时期人才工作主要成效以及研判“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形势;第二章是重庆高新区“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第三章是主要任务,围绕高新区“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方向,以打造“金凤凰”人才工程为主线,谋划实施六大重点工作;第四章是保障措施部分,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基础工作、加大经费支持四个部分。
二、《规划》发展目标
展望2025年,围绕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人才特区”的总体目标,在定性指标上,提出了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载体更加丰富三大发展目标。在定量指标上,《规划》围绕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投入、人才效能、人才载体5个维度,共设置了16项具体指标。
三、《规划》重点任务
(一)实施“金凤凰”人才领飞工程。采取点面结合方式,一是面上统筹推进构建塔式人才体系,实施“顶尖人才招引工程”“高端人才壮大工程”“基础人才强基工程”;二是点上突出科学城发展重点,引育一批素质过硬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科技成果转移人才,集聚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产业人才。
(二)完善“金凤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正向多元的人才激励机制。
(三)打造“金凤凰”人才平台载体。一是加强高水平研发平台载体建设;二是推动专业化创业孵化平台发展;三是打造国际化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四是建设一站式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一中心、多站点”的人才服务网络。
(四)支持“金凤凰”人才创新实践。一是进一步丰富人才创新有效途径,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校地院地合作,打造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示范样板。三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释放成果转化中的人才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五)优化“金凤凰”人才发展环境。一是着力打造“金凤凰”人才工作品牌,增强科学城人才工作品牌效应。二是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培育人力资源市场化力量。三是加快推动人才安居工程建设,高标准解决人才住房需求。四是不断强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创新人才工作服务机制。
(六)建立区域人才联动发展格局。一是统筹“五区联动”人才协调发展,促进人才在科学城各片区内自由流动。二是联动“一区两群”人才共同发展,打造“人才创新共同体”。三是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人才一体化发展,推进两地人才发展协同联动。
四、《规划》保障措施
着重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基础工作、加大经费支持4个方面开展具体保障工作。
五、《规划》项目专栏
为保证《规划》具有实操性,在起草过程中,起草组按照项目化、清单化思路,统筹设置8个项目专栏。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开信箱(本网站已支持IPv6,且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以上、360极速模式等最新版本浏览器进行访问!)
主办单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1070012 ICP备案:渝ICP备19009808号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2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