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镇街
繁體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机器人 注册
镇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10700927688XM/2021-0004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08-23 [ 发布日期 ] 2021-08-23
[ 索引号 ] 1150010700927688XM/2021-0004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1-08-23
[ 发布日期 ] 2021-08-23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726号提案的复函

打印
分享到

刘双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基于西部科学城打造成科技创新特区的建议》(第0726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招商投资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提案系统分析了重庆市在推动科技创新过程中相比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优劣势,建议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依托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并从体制机制、基础研究、整体规划3个方面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针对此提案,已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关于机制体制

(一)加强政策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制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研究起草《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主平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四个重点领域,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级、高精尖产业发展质效、创新服务体系水平,精准对接创新主体发展需求,面向全球发布“金凤凰”政策,从人才、创新、产业、金融4个领域分别提出10条极具含金量的政策,营造“近悦远来”发展生态。目前正有序开展有关政策的兑付工作。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以重庆大学、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试点单位,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按照权利与责任对等、贡献与回报匹配的原则,通过共有、协议约定等方式,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实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扩大科技成果自主权,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方面开展充分探索实践。

从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科技成果转化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便利化服务四个方面着力,印发《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出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具体问题的24项措施,旨在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疏解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现实“堵点”。上半年科学城核心区新认定技术合同117项、成交额1.02亿元。

(三)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谋划打造科技金融街、基金小镇、创投大厦,集聚股权投资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重庆国际创投大会签约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等金融项目15个、总金额超670亿元,合作组建西南首支2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着力打造“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全链条的科技股权投融资体系,并不断优化债权融资环境,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助保贷”等扩面放量,累计助企融资近16亿元。

(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市人大出台《关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科学城核心区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承接418项市级行政权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梳理提出53条优化举措,“三评合一”、“交地即领证”等6项改革全国领先,非税征缴、免申即享等12项改革全市领先,首创政府投资项目“以函代证”、社会投资项目分段办理施工许可等制度,政务服务效能全市领跑。

二、关于基础研究

(一)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

把握国家战略大后方定位,聚焦战略高技术开发,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按照主体集中、空间集聚、特色鲜明、显示度强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约100平方公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聚焦空天、物质、生命和信息四大科学方向,重点打造“科教创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研发机构聚集区”三个片区,加快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构建构筑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凝聚大团队、促进大协作、产出大成果、孵化大产业的集中承载地。

1.科教创新区:依托大学城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14所高校集聚优势,重点打造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区、国际高校预留区、总部研发及创新转化区三大片区,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聚,集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及研究团队、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开展科学教学,深化科学实验,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技人才,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载体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2.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重点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A区和B区,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等科学设施,形成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发展的实验承载地。推动超瞬态实验装置、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加快落地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国际体外诊断(IVD)研究院、重庆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等前沿交叉平台设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转化平台落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催生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成果。

3.研发机构聚集区:围绕凤栖湖、科学谷、金凤生物医药产业园、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4大片区,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4类研发机构聚集区。争取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在高新区投资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新型高端研发机构集群,充分发挥研发机构在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快建设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

推进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升级赋能、更名扩编工作,发挥中科院建制化优势,围绕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组建若干科研任务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产业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一批重大项目,高水平打造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现已签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项目合作协议,项目一期一标段土石方工程已完工。

(三)搭建支撑基础研究的大装置、大平台

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优质知识资源,引进培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集聚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是西部(重庆)科学城支撑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经路径。截至7月底,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科学城建设项目共50个,已签约项目27个,累计投资额约318.28亿元。其中,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5个项目已投用,超瞬态实验装置、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12个项目正在开工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重庆工业设计中心等10个项目正积极推进可研、设计、选址等前期工作;重庆市模式动物公共创新服务中心、国家儿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23个在谈项目正加快推进磋商对接。

三、关于整体规划

(一)稳步推进顶层设计

成立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地联席会议制度,规划西部(重庆)科学城面积1198平方公里,涉及沙坪坝、九龙坡、北碚、江津、璧山5个行政区。2021年5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标志着科学城建设进入新阶段。

(二)加强整体规划

深入开展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专题调研,加紧出台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编制《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对西部(重庆)科学城进行整体规划。起草《关于统筹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一核五区”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厘清“一区引领”与“五区联动”、“做好一域”与“服务全局”、“错位发展”与“协调融合”、“整体谋划”与“循序渐进”等“四个关系”,推动科学城“全域联动”。

重庆高新区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高水平高质量推进科学城建设,加快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一方面,集中精力做好“核心区”的事,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着力打好“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大产业”建设四大战役,推动科学城建设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另一方面,齐心协力办好“全域联动”的事,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革开放、生态环保等方面,强化与各兄弟片区的协调联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三)转变引才招商模式

1.在加强人才引育方面。加快打造人才特区,做优“塔尖”,落实“金凤凰”人才政策,招引一批顶尖科学家、创新型企业家和“大国工匠”;做强“塔身”,加大博士、博士后引育力度,促进校、地、院、企人才联合培养、合理流动;做大“塔基”,加快推动大学城深度融入科学城发展,推动高校毕业生在科学城就业创业。截至2020年,已引育顶尖人才25名、杰出人才159名、领军人才343名、青年人才834名,人才资源总量超8万人。

2.在科技创新招商方面。积极配合相关市级部门,将提升创新能力招商工程列入全市八大重点工程之中,重庆光大科技新城等项目已落户。将科技创新纳入智慧招商云平台重点服务产业,强化“投资重庆”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的宣传服务功能,加大宣传推介,提升西部(重庆)科学城对外的科技创新招商影响力。

下一步,重庆高新区将会同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招商投资局等相关部门,完善体制机制、落实“金凤凰”系列政策,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整体规划、配合出台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打造科技创新特区,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

2021年8月23日


文件下载:

原文下载: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726号提案的复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