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魅力科学城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食品药品监管领域>食品药品>公共服务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警示

老年人消费提示 提高安全意识,防范消费陷阱

字体: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群体成为了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老年人在信息获取、判断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法商家的欺骗。为切实维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市场消费环境,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以下消费提示:

1.警惕知识赋能免费讲座洗脑式营销陷阱。部分经营者以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线上授课、提供上门服务为幌子,邀请无资质专家及虚假 受益者进行产品宣讲。通过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误导老年消费者购买价格虚高、质量低劣的商品,严重损害老年群体财产安全与身体健康。

2.杜绝专家权威包装的误导性推销行为。商家通过邀请假冒专家、名医等身份人员,在销售现场进行病理分析、现场诊断等活动,利用老年消费者对健康的迫切需求,夸大产品治疗作用。请老年消费者在接受会诊时,务必核实清楚相关人员资质及产品真实功效,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

3.警惕低价旅游消费陷阱。在一些旅游行程中,导游可能会将游客带到特定的购物店,店内商家与导游相互配合,使用各种话术诱导老年人购买商品。老年人在选择旅游团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旅行社,并了解清楚旅游行程、费用等信息。

4.谨防免费馈赠诱导式消费圈套。以免费发放鸡蛋、粮油、生活用品等为诱饵,通过派发传单、兑换票据、发放入场券等形式吸引老年消费者参与活动。此类行为通常以礼品为引,暗藏强制消费、捆绑销售等陷阱,需广大老年消费者提高警惕。

5.谨防“中奖骗局”,先交钱后领奖式陷阱。商家销售人员通过话术引导消费者进行线下或扫码抽奖,抽奖后告知消费者抽中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待消费者有领取奖品的意愿后,将消费者带入店铺引诱消费者在固定的购物APP上充值购物金才能领取奖品,该类人员在消费者充值钱款后,有可能通过搬离店铺、注销营业执照等手段迅速撤离,导致消费者退款维权难。老年人在进行消费时,应警惕“天上掉馅饼”的诱惑,不轻信“中奖免费送”的话术,避免因贪小便宜而陷入骗局。

6.谨防理财高回报诱惑,远离非法集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回报的手段,诱导其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往往风险极高,甚至涉嫌非法集资。老年人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避免盲目听信高回报的承诺。

7.警惕网络直播间虚假宣传,避免冲动消费。一些网络直播间会夸大产品的功能,诱导老年人购买名不副实的商品。老年人在观看直播购物时,应保持冷静,不要被主播的热情所打动,要理性判断产品的价值。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物,都应保留好购物凭证,如发票、收据等,以便在遇到消费纠纷时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

8.勿轻信神奇疗效,远离保健品营销骗局。市场上充斥着许多夸大甚至虚构功效的保健品广告。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应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广告中所谓的神药,购买保健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并认准蓝帽子标识及批准文号,避免因盲目购买而损害健康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9.加强信息登记环节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无论以何种形式吸引老年消费者参与活动,销售人员均会以问卷调查、健康档案建立等理由,诱导其填写住址、病史、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进一步了解家庭状况。此类行为实为后续精准营销收集数据,老年消费者应谨慎提供个人信息。

10.加强老年人维权意识,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老年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及时索要并保留好正规票据和相关凭证,同时拨打12345便民服务热线或12315热线,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