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0700927688XM/2025-02596 | [ 发文字号 ] | 无 |
[ 主题分类 ] | 财政 | [ 体裁分类 ] | 财政预算、决算 |
[ 发布机构 ] | 高新区财政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10-13 | [ 发布日期 ] | 2025-10-13 |
[ 索引号 ] | 1150010700927688XM/2025-02596 |
[ 发文字号 ] | 无 |
[ 主题分类 ] | 财政 |
[ 体裁分类 ] | 财政预算、决算 |
[ 发布机构 ] | 高新区财政局 |
[ 成文日期 ] | 2025-10-13 |
[ 发布日期 ] | 2025-10-13 |
2024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要求,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着力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34.2亿元,调整预算数为32亿元,决算数为32.2亿元,同比增长0.8%,为调整预算的100.8%。其中,税收收入27.9亿元,增长7.0%,为调整预算的103.9%;非税收入年初预算为6.2亿元,调整预算数为5.1亿元,决算数为4.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4.2%,同比下降27%。本级收入加上级补助6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23.6亿元、调入资金41.1亿元、上年结转7.1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亿元,收入总量为173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年初预算为84亿元,调整预算数为146.3亿元,决算数为136.6亿元,同比增长66.4%,为调整预算的93.4%。加上解上级0.6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亿元、结转下年9.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3.3亿元,支出总量为173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年初未安排本级收入,决算数为0.03亿元。加债务转贷收入127.6亿元、上年结转0.9亿元、上级补助106.4亿元,收入总量为235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年初预算为56亿元,调整预算数为145.1亿元,决算数为155.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7%。本级支出加上解上级0.1亿元、调出资金40.2亿元、结转下年3.9亿元、债务还本35.5亿元,支出总量为235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未安排年初预算,调整预算数为0.8亿元,决算数为0.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1.7%,同比下降34.3%。本级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总量为0.9亿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年初预算为4万元,调整预算数为4万元,决算数为0万元。本级支出加调出资金,支出总量为0.9亿元。
二、重点报告事项
(一)落实人大备案审查意见和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深化落实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数字重庆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系列部署,狠抓科技创新增效赋能、产业发展转型提质、城市品质优化提升、改革开放攻坚突破等重点工作,科学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
1.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支持扩投资、稳增长,支持推动对标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六个区”打造等重大部署和“两新两重”等重大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方正高密等13个技改项目成功入库技改专项贷线上平台。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国电投重庆创新医用同位素等14个产业项目开工,智能网联示范区项目一期等22个项目投用,华润微电子等重点企业投产项目爬坡上量。着力挖掘释放消费潜能,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开展“爱尚重庆·惠聚高新”金秋消费季等活动。
2.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增势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年科学技术支出达23.6亿元,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深化“大学城”和“科学城”融合发展,聚焦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干的创新平台体系,签约落地重庆大学智谷校区、重庆科技大学智慧创新中心、重庆医科大学智慧检验与数字医疗技术创新中心等校地合作项目,金凤实验室挂牌首个重庆实验室,嘉陵江实验室通过重庆实验室建设市区联合论证,工信部火炬中心西南分中心加快落地,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筹)正式投运。建成投用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成立全国首个校地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四支队伍”构建人才创业陪跑支持体系入选2024中国改革年度案例、2024年全市第三批基层改革典型案例。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用好就业补贴、稳岗返还等政策,着力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岗位供给,建立职海扬帆大学生就创业服务站11个,帮扶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深化打造“两城汇”品牌,加快建设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统筹本级财力、一般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加快建设北师大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等5所优质学校。扩大医疗资源供给,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科学城院区提速建设,开创全市首个“老幼共托”社区,每千人口托位数全市第二、托育机构备案率全市第一。深入推进美丽重庆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完成19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城市绿地率增至36.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8.11平方米/人,国控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1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μg/m3。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支持傅抱石旧居等文旅项目加快推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至3.7平方米。扎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投入1,400万元,支持曾家镇虎峰山村农饮水工程、巴福镇农村入户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改善提升。
4.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着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预算管理和执行,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和财力保障。不折不扣落实“三攻坚一盘活”改革任务,产投集团组建方案获市政府正式批复,国企管理层级全部压为三级。全面完成政企分离改革任务,19户涉改企业全面“脱钩”,实现国有资产100%集中统一监管。加快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监督检查挂钩机制,制定并实施了《重庆高新区2023年预算安排与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实施方案》,真正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二)中央直达资金使用情况
2024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共收到上级下达直达资金4.6亿元,重点用于教育卫生、困难群众生活补助等民生支出,支持基层牢牢兜住“三保”底线和持续改善民生。
(三)上级补助情况
2024年市财政共下达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上级补助资金65亿元,其中,返还性补助1.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32.9亿元,专项转移补助30.8亿元,主要是重点集成电路项目、高校科创载体建设等方面的补助资金有所增加,重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三公”经费支出及政府采购情况
2024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三公”经费支出合计801万元,较上年下降23.3%。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26万元,较上年下降53.6%;公务接待费29万元,较上年下降34.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746万元,较上年下降21%。
2024年,政府采购金额5.8亿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62%;节能环保产品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94%。通过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五)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使用及安排情况
2024年初,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4亿元,年初预算未安排动用。年度调整预算中,根据收入实际执行情况和支出需求,动用4亿元用于弥补收入缺口和保障其他支出。
2024年底,按规定将一般公共预算的超收收入以及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资金、连续结转2年以上的上级补助资金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截至2024年底,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2.6亿元。
(六)预备费安排及使用情况
2024年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1亿元,当年安排250万元用于曾家镇幸福水库拆违除险,结余9,750万元按规定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七)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市财政下达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政府债务限额756.8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72.2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84.6亿元。
2024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政府债务转贷收入151.22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65亿元,新增专项债券92.13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21.98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35.46亿元。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80.87亿元,其中,债务还本支出58.77亿元,债务付息支出22.1亿元。
2024年底,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政府债务余额为756.84亿元,在核定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72.24亿元,专项债务余额584.60亿元。
(八)存量资金收支情况
年初存量资金余额为0.1亿元。年度执行中,按照预算管理相关要求,加强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全年共收回存量资金3.7亿元。年度执行中,根据各单位支出需求情况,安排盘活使用2.2亿元,主要用于规划研究、生态环保、水库治理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底,存量资金余额为1.6亿元。
(九)重点绩效评价工作
2024年,重庆高新区财政局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着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一是政治引领,力求绩效工作新成效。把讲政治融入到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工作,压实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树牢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二是直击痛点,完善区级绩效指标体系。着力完善了区级绩效指标标准体系,并合理运用到2025年预算编报工作中,使绩效目标填报由“填空题”变成“选择题”,提高了编报质量和编报效率。三是强化应用,迈入绩效提质新阶段。2024年财政局对全区所有29个一级预算单位进行考核,根据《重庆高新区2024年预算安排与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实施方案》对相应预算进行奖惩,推进财政支出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变,真正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四是加强培训,深化意识适应新常态。邀请绩效领域学者、三方机构专家及市财政绩效中心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全区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为有序推进全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夯实了人才基础。
(十)审计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2025年上半年,市审计局依法对2024年度高新区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进行了审计,指出了在预决算管理、重点专项支出绩效、财政资金与政府采购管理、以往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整改4个方面存在的14条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处理意见。目前,高新区财政局正协同有关部门对照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对标对表开展整改工作,目前已有9个问题完成整改,其余问题确保在整改时限内完成整改。一是细化预算编制,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支出分类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度和完整性。二是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强上级资金绩效运行监控,加快推动项目建设。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构建日常执行监督、现场检查监督、内部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举一反三推动问题整改,做深做实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不断提高财政规范化管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