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0700927688XM/2024-01986 | [ 发文字号 ] | 无 |
[ 主题分类 ]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 体裁分类 ] | 规划 |
[ 发布机构 ] |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4-03-01 | [ 发布日期 ] | 2024-03-01 |
[ 索引号 ] | 1150010700927688XM/2024-01986 |
[ 发文字号 ] | 无 |
[ 主题分类 ]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 体裁分类 ] | 规划 |
[ 发布机构 ] |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 成文日期 ] | 2024-03-01 |
[ 发布日期 ] | 2024-03-01 |
一、2023年工作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起步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系列部署要求,强化党建统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总抓手总牵引,全力拼经济、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区级税收收入增长15.5%,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逐季收窄、全年实现正增长。
(一)科技创新动能不断增强。落实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围绕全市四大科创高地建设,以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为引领,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培育高能级科创平台。超瞬态实验装置、中子源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广州、张江实验室重庆基地加快落地。金凤实验室获批首家重庆实验室、全球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智能荧光扫描分析系统实现量产,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取得新一代有限元工业软件“北达飞易”等全球领先成果,联合微电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硅光陀螺等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工业软件云创实验室揭牌,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增至341个,其中国家级21个。集聚高水平科创主体。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抓实高企、科企“双倍增”,新增高企184家、总量402家,新增科企1065家、总量2515家,新认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5家、增至11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总量19家,新增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家、总量168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15%。突出“顶尖、全职、海外、年轻”导向,新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4500人,新入库“金凤凰”人才162名。加快建设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两城汇”校企交流合作品牌,新增460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创业。构建高质量创新生态。“先投后股”支持成果转化改革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清单,助推三维指静脉识别技术等首批4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全市率先试点企业创新积分制并向31家企业提供积分贷超1亿元,种子基金投资企业数量和总额均居全市第一,知识价值信用贷等金融产品新增助企融资近7000万元、累计突破10亿元。全市率先探索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机制,获评全国、全市最佳人才工作改革案例。打造金凤科创园、大学城软信和人工智能等孵化集聚区,新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其中国家级1家,新培育技术经纪人180人。
(二)现代制造业基础不断夯实。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抓实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构建“3238”现代制造业集群。聚力招大引强育增量。瞄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器件、数智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链引群,签约5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9个,到位资金378亿元、增长12%。闭环落实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全流程服务保障,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率超70%,孔辉科技等3个10亿级以上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推进智改数转优存量。全面落实工业经济稳增长政策包,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0条等措施,实施智改数转项目50个,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2个,新增数字化生产线84条、数字化车间13个,技改后平均生产效率提高41%、运营成本降低24%。支持15家企业新设立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增至72%。培育先进制造业扩总量。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园、数字医疗产业园、重庆高新大健康产业园等定位鲜明、配套完善、功能完备的特色产业园,科学谷数智科创园等开园。支持华润微、SK海力士、长安跨越等已投企业达产增效,加快建设中电科8吋线扩能、中国电信数字产业基地、思拓凡生物药等先进制造业骨干项目,金赛医疗、孔辉科技等新项目投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器件、集成电路产值分别增长10%、4.8%,软信产业营收增长41%。
(三)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坚持“筑巢引凤”,聚焦补短板、树形象,发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牵引作用,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品质、综合承载能力。集中打造金凤城市中心。围绕打造集科创、产业、金融、商务、生态、居住等核心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样板,提速推进科学会堂等在建项目,国际人才社区一期等项目完工,加快形成科学城科创商业商务的中心区。出台促进金凤城市中心加快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组建城市中心招商专班,聚力招引优质企业签约入驻。提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轨道27号线等5条轨道有序实施,在建轨道里程67.4公里。科学城隧道等5条隧道加快建设,金凤隧道主线贯通。新开工道路项目36个,在建道路里程252公里,完工道路项目35个,全年开工、完工道路里程各100公里以上。新开工综合管廊建设4.8公里,形成廊体5.6公里,获批全市综合管廊系统化建设改革试点。新建排水管网94公里,更新改造管网9.7公里。智能交通建设顺利通过全国首批智慧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验收。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提速实施北师大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等4所高品质中小学,川外科学城中学等3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5000个,“新智慧教育”数字化改革全市唯一入选教育部数字化战略行动典型案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完成医疗综合楼基础工程、主体楼地下层结构,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科学城院区一期主体结构封顶,投用后将新增床位4000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项目化、清单化实施美丽重庆建设27项重点任务,一体推进“九治”。实施大溪河水系生态修复、梁滩河生态治理修复等项目,完工科学城生态水系示范工程一期、田坝子沟生态修复等项目,梁滩河市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优于考核标准一个水质类别,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全市率先建立不利气象分级分类管控工作机制,“高新区新能源渣土车推广”项目获选2023年度重庆市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美丽重庆建设第一批十佳典型案例。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中心城区第3,全年无重污染天气,获评2023年市级“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四)改革开放动力不断积蓄。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纵深推进数字化变革。建成上线区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10个镇街全覆盖上线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完成线上线下“141”部署,设置项目保障、服务企业等特色岗位19个,全市率先实现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网格事件办结率99.8%。谋划推进“一件事”特色应用26个,“共享电单车监管一件事”入选全市7个首批全面上线实战的区县“一件事”。攻坚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推动开发区(园区)改革,细化落实年度改革任务,完成国企清产核资、沙坪坝区所属西永微电园公司股权划转事宜等工作。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改革行动,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一企一专员、扩产扩能一企一策等改革措施,实现228项企业服务“全域通办”、55项涉企服务全流程帮代办、398项事项镇街“就近办”。全力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知识产权规范化协同机制”“服务贸易科学统计实证调研”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实施精细化货物进出区监管”入选2023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最佳实践案例”,货物进出区“四化”监管新模式等3项改革入选重庆自贸区最佳实践复制推广案例。深化区域联动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11个重点项目、5项重点政策、15个重点平台纳入全市“十项行动”方案,双城(重庆)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开业,餐饮、孕婴等67个行业“一业一证”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高效互办,与成都高新区互发的全国第一张跨省营业执照副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合作共建“高新·黔江”产业园,挂牌成立科学城黔江孵化中心,实施猕猴桃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科技型项目6个,完成全市单笔最大规模8.46万亩森林指标交易。
(五)人民群众福祉不断增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强化惠民有感。落实科学城助企纾困“十二条”,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全市率先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师资研修、EYB高级战略研修,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扎实抓好傅抱石陈列馆及周边文化景观打造项目,推动非遗产品“锁窗·刺绣笔筒”入选重庆外事礼品。小微停车场建设等10件区级重点民生事项全面兑现,新建成白鹭广场等公园6个,完成街头绿地提质项目4个,新增绿化面积90万平方米。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促稳定,扎实开展金融放贷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政府批设民间投资机构、政府投资平台涉非涉稳风险排查,全年未新发非法集资案件。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整治,明确专业市场等职能交叉行业领域、密室逃脱等新兴行业领域监管责任,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件。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常态化开展屯点巡线控面,连续开展8次集中清查行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老杨群工”经验被民政部选为全国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康居二社区入选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立“重庆高新区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项目库”,在库项目50个、总投资约30亿元,落地联通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重庆市乡村劳务品牌研究院等重点项目,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二期)正式运行,首次被纳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范围。
二、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现代化新重庆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牵引,强化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导向,全力抓产业调结构、抓平台强支撑、抓项目稳投资、抓改革增动力、抓民生筑底板,力争GDP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零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
(一)推动科技创新增效赋能。聚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提速超瞬态实验装置、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建设,争取张江、广州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正式落地并实质运行,拓展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生物育种规模,建成投用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推动金凤实验室打造全国生命健康领域新标杆。持续增强科创平台实效。推动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北大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等加快建设,工业软件云创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等创建国家级科创平台,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提高产业化运行能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新增市级以上科研平台5个以上。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面向重点产业需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未来产业创新试验区。扎实抓好“双倍增”行动,加快建设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健全“产业研究院—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园区”链式孵化体系,新增市级以上孵化载体3个,高企、科企分别增至550和3000家。深入实施人才兴城强区。坚持“塔尖”“塔基”一起抓、协同抓,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团队,力争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名左右。深入实施“新凤人才计划”,高质量建设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推进国际高技能人才合作先导区建设。优化精细化服务保障,迭代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体系2.0版,擦亮海外人才“双向离岸、四化一体”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品牌。
(二)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聚链成群做强先进制造业。做优产业园区,加快科学谷数智科创园等园区项目导入,形成产业集聚,力争国有工业厂房有效使用率达80%以上。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安意法等12个重点产业项目投产,推动华润微、SK海力士、长安跨越等重点企业扩产增产。加快存量企业稳规模提质效。“一企一方案一专班”支持笔电龙头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上新品,推动英业达高端服务器等新项目落地,支持研发生产智能座舱、电子控制器等汽车电子产品,力争笔电产业产值实现正增长。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正向激励、“亩均论英雄”改革倒逼约束等政策机制,引导支持企业实施智改数转项目50个以上。梯度培育做强优质市场主体。对接落实全市领军企业跨越发展鲲鹏计划,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行动,促进“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增长16%。
(三)推动城市功能补短提质。促进金凤城市中心出形象聚人气。坚持把高水平建设金凤城市中心作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注重集中布局、连片开发,提速建设科学溪谷、科学云谷、科学城商业街等项目。着力优化城市街区功能水平,实现高标准绿化建设全过程监管,提升高新大道、科技大道绿化能级,健全城市公共出行系统配套。推动20个意向企业和项目实现“建成即入驻”,力争新投用商业商务载体使用率超35%。加快建设城乡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坚持交通先行,开展19号线等3条轨道前期工作,启动4条轨道穿中梁山向西延伸研究论证,加快建设27号线等5条轨道,提速实施白市驿、科学城等3条隧道,力争西永隧道年内开工、金凤隧道早日投用。全年新开工、续建、储备道路各超100公里。完成公交专项规划编制,实现建成区公交500米站点全覆盖。统筹污水处理厂和市政排水管网建设,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完成供水管网老旧改造8公里。实施学校、医院及周边停车综合治理,开展城市道路占挖整治、交通干线环境整治,进一步规范城市秩序。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提升大学城、西永片区等城市建成区品质,提速推进金凤片区旧城、白鹭苑老旧小区等改造项目。夯实生态本底,打造凤鸣湖、凤栖湖四湖滨水湿地,建设4个特色山水公园、50公里山城步道,新建城市口袋公园3个,新增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持续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一体推进“九治”,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年度任务,确保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于主城中心城区前列,梁滩河赖家桥市级考核断面水质优于考核标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争创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2个、美丽庭院7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65%以上。
(四)推动改革开放攻坚突破。推进数字化改革。围绕数字重庆“1361”整体架构,推进区和镇街两级中心一体化贯通、实体化运行,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能力,先行先试10个以上“一件事”特色应用。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重大改革项目,开展存量企业提质增效、招引企业精准服务等改革行动,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等重点改革成为全市最佳改革实践。坚决打好重点改革突破战。全面落实“三攻坚一盘活”、机构改革等部署要求,健全完善“清单化安排、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跟踪化管理”改革推进方式,强化实战实效,确保机构和园区改革改出效能、国企改革改出效益、国有资产盘活盘出效果,平稳有序如期完成改革任务。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电商出口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安迅、托普沃德等项目建成达效,培育数字贸易等外贸新动能,争取更多外资项目落地到资,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货运值均增长1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实效。坚持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推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获批,支持双城信用增进公司做靓“双城增信通”品牌,获得AAA主体评级。新谋划实施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和产业合作项目,推动更多便民惠企审批服务事项“双城互办”、川渝通办。着力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上平等对待民营企业。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推行企业服务全域通办。迭代升级、优化完善政策包,主动兑现政策,及时回应解决企业诉求。
(五)推动有效需求挖潜扩能。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抓好项目包装谋划,确保年度储备项目100个以上。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落实支持民间投资政策,推动70个项目开工入统,118个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60个项目投用。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发挥重点招商专班和驻外招商团队作用,用好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场景招商、节会招商等多种方式,精准招引一批先进制造业骨干企业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9个以上,招商项目落地开工率达70%,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迭代升级政策,及时发放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智能家电消费券,开展汽车惠民、家电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积极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大力引进品牌4S店,刺激新能源汽车销售额超10亿元。提档升级U城天街、高新天街、熙街等商圈,巩固休闲、文化、餐饮、购物等服务消费,培育数字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争创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区县。
(六)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增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精准制定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推进大学生就业、产业技能工人服务保障“一件事”等就业服务改革,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口2.4万人。建设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好全市唯一高技能人才合作先导区,做靓“两城汇”校地合作品牌,力争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100个、落地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10个以上。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建设北师大科学城实验学校等5所优质学校、重庆大学附属科学城医院等2家三甲医院,完成九龙坡区科学城人民医院划转。加快“两馆两中心”建设,打造科学城文化新地标。聚焦“一老一小”,推进困难老年人“多床合一”“养老机构开业”等“一件事”改革,有效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新增养老床位100张,每千人口托位达到3.5个。全面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围棋团体邀请赛等IP赛事,完成市七运会参赛任务。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推进社保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做好困难群体参保代缴等工作,鼓励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探索扩大长期护理保险享受人群范围,推广应用“智慧助残系统”。全面落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持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接续实施人社便民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行“一站式”办理。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七)推动风险隐患防范化解。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持续打好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在“降成本”“盘活三资”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类别债务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坚决严控新增地方债务,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项目审核,杜绝“爆雷”现象发生。增强财政资金保障能力,加快培植财源税源,多渠道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债券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合理压缩部门运转支出,确保各部门单位一般性项目支出及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紧盯道路交通、建设施工、消防、危化品、燃气、自然灾害等重点领域,有限空间作业、检修维修作业等重点环节,公共场所、园中园、厂中厂、专业市场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和火灾防控除险清患,实施精准监管执法,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突,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和谐稳定局面。用好“平安稳定”“群众信访”等问题清单,扎实做好资金筹集、建设交付等工作,确保“保交楼”房屋按时保质交付。用好专班推进、配套处置政策、新增住房类公共资金与银行融资等政策机制,推动“两久”项目尽快建设销售。深入打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处置攻坚战,大力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突出抓好根治欠薪源头治理,滚动排查公共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抓好基层平安示范创建,持续保持对非法集资严打严防严控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