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3月29日)行业上市企业市值与数量 生物医药排名重庆第一
2020年,植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亿元,同比增长63%。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生物医药产业
现状
2010年,重庆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重庆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600多亿元,产业集群初步成型,形成了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国际生物城为主体的产业布局。目前,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91余家,其中年产值10亿元级的企业有13家;11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市值超3000亿元,市值和数量在重庆所有行业中均排名第一。
不足
产业规模依然偏小、子行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老化,竞争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支撑不够等。
明知买卖“不划算”
植恩生物为何还要做
植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创建于2001年,是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和健康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亿元,同比增长63%。
今年春节前夕,重庆药企植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植恩生物”)的一款抗精神分裂症用药——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中标第四轮国家药品集采。
据预判,该药品今年在中美市场的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亿元,未来5年,产品的市场规模的年度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50%。
然而在此之前,该药品在业内并不被看好。
植恩生物轮值总经理徐天帅给记者透露:其实,这款药品的研发人并不是植恩生物,而是一家浙江的医药公司。2018年12月植恩生物购买该药品权益时,该产品年度销售收入不足百万。有媒体曾这样报道:《这个药年销不足100万 文号卖了0.67亿》。
明显是“不划算”的买卖,植恩生物为何还要做?
徐天帅坦言,这款药品对植恩生物而言,意义重大。2018年9月,该药品已经取得美国上市文号,因此,它不仅是植恩生物首个打开美国市场的产品,更是植恩生物通过MAH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成功引进的首个产品,为公司快速构建面向全球的供应链体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原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药品上市许可(药品批准文号)过去只颁发给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即药品上市许可和生产,只能是药厂一个主体。2015年,国家开始在上海、浙江等地试点MAH制度。该制度打破了“捆绑”的模式,将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管理,让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成为可能。
2019年12月,随着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正式执行,MAH制度全面推开。
而在这一项交易中,植恩生物充分利用MAH制度的变化,发挥了资源“整合人”的作用。该产品可以与植恩生物现有品种进行整合,且市场潜力巨大,因而植恩生物以0.67亿元的价格,快速决策收购该产品批准文号,进而抢占了先机。
“如果我们自己研发这款产品,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甚至更长。同时作为行业共性问题,所有的产品研发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徐天帅表示,MAH制度下,药品批准文号可合法转让,植恩生物虽然支付了一定的价格成本,但获得了该产品的权益,可谓双赢。
据介绍,自2019年MAH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植恩生物已相继成立约10家MAH公司,成功引进3个产品和5个项目。2020年,该公司实现营收超过16亿元。随着产品进入“集采”和新产品的引进,预计“十四五”时期,植恩生物营收年均增长约40%。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开信箱(本网站已支持IPv6,且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以上、360极速模式等最新版本浏览器进行访问!)
主办单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1070012 ICP备案:渝ICP备19009808号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2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