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0700927688XM/2023-02299 | [ 发文字号 ] | 渝高新办发〔2023〕35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3-08-10 | [ 发布日期 ] | 2023-08-30 |
[ 索引号 ] | 1150010700927688XM/2023-02299 |
[ 发文字号 ] | 渝高新办发〔2023〕35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 |
[ 成文日期 ] | 2023-08-10 |
[ 发布日期 ] | 2023-08-30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各直属企事业单位,市驻高新区各部门,有关单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专家服务基地实施方案》已经重庆高新区管委会2023年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3年8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专家服务基地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人社厅发〔2014〕72号)和《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渝人社发〔2017〕15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优势和作用,结合重庆高新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重要指示,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目标,围绕“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发展愿景,创新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组织引导广大专家利用专业优势服务基层,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培养紧缺人才,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平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四个面向”的目标方向,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服务技术创新,聚焦全市“33618”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总体部署,围绕科学城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接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对症下药满足企业在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方面的需求。
2.坚持区域统筹。充分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一核五区”协同发展优势,紧扣人才“兴城强区”建设部署,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依托超瞬态实验装置、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设施、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等重大创新平台、高校院所研发平台以及企业研发机构,树立示范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吸引和聚集高水平专家群体,形成专家服务合力。
3.坚持协同推进。发挥区域高校聚集的优势,加强与成渝地区联动,推动与成都高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等开展专家交流,主动链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智力资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提供科技支撑、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
4.坚持最优服务。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英才服务港”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做靓专家一站式服务、做精技术中介服务、不断充实专家特色服务,充分体现对专家关心关爱,构筑全市最优专家服务平台,为专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三)建设目标
围绕“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发展愿景,按照由1个专家服务基地统筹协调,N个专业站联动参与的建设模式,以科学城不断成长聚集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平台)为载体,聚焦技术创新突破、智力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创新等方面,以推动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为目标,加快建立一批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和专家对口支持关系,推动形成有助于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合作成长的专家服务对接机制和智力资源分配机制,将西部(重庆)科学城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承载力,资源高度集聚、制度建设领先、管理服务一流的示范性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专家合作载体,提升创新要素汇聚能力
1.组建信息全面、开放共享的专家库。发挥专家在决策探索、前沿交流、支撑引领等方面的智力优势、资源优势和桥梁作用,以“院士引领+专家参与”的柔性开发专家人才资源为核心,按照入库专家、在岗专家和关键专家三个层次建立西部(重庆)科学城专家服务基地专家库,通过“赋智”“赋能”“赋值”“赋力”,为科学城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智力支持,促进专家服务基地与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双向服务、同频共振。
2.打造行业领先、资源集成的专业站。依托创新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平台)、专业技术协会等单位建设专业站。到2023年底,建设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种质创制、检验检测产业方向的4个专业站;到2025年,专业站逐步覆盖科学城重点产业领域;到2030年,形成与科学城重要科研方向、重点优势产业紧密结合的专家站区域化布局和专家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专业站高端、前沿、跨界、集聚和战略引导独特优势,带动引领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集聚,推动科研创新成果在科学城落地。
(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专家资源开放共享
1.建立以服务基地为载体的专家引进机制。围绕科学城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建立项目需求库,绘制人才图谱和引才路线图,定期发布科学城急需紧缺专家目录。联合高校、科技中介及行业协会建立“高新创服”信息共享机制,依托产业协同创新联盟,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二次开发、技术入股等柔性引进方式,吸引集聚优秀专家和专家团队。加快建立“双向离岸”的“时空双柔性”引才用才机制,打造国内基地与国外站点同频共振的“双向离岸”基地。
2.创新以“科创管家”为桥梁的专家服务模式。从科学城各行业领域招募政治过硬、政策熟悉、业务精通、作风务实的“科创管家”,为专家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发挥科创管家“代理”作用,通过懂专家、懂科学城、懂企业、懂服务的“科创管家”,收集专家团队及科研成果信息,对接创新创业企业产业发展需求,搭建专家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发挥“科创管家”“保姆”作用,利用“科创管家”科技、管理、金融、法律等多领域专业背景,为专家的企业落地、成果转化、招才引智、招商融资提供“一对一、代理办、陪同办”服务。
3.搭建以开放碰撞为主题的专家交流平台。积极链接成渝两地专家服务基地,加大专家服务基地间横向纵向交流和资源共享,鼓励专家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搭台“专家活动日”,定期组织政府、企业、机构参与专家交流和分享,鼓励专家之间交流合作,定期开展“政策送到家、服务送上门”活动,实现专家服务供需对接常态化运行。定期召开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宣讲专家服务基地,发布科技成果,助力企业、机构需求主动寻求专家服务资源。
4.营造以尊重爱护为核心的专家服务关怀环境。全方位服务专家,完善“68+N”项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搭建专家服务一站式“线上+线下”平台,实现补贴政策“一键兑现”、专家办事“一网通办”、专家服务“一码集成”。多角度关爱专家,开展专家服务评比、褒奖和宣传报道,举办“魅力科学城”系列文化活动,营造“专家之家”人文环境。深层次激励专家,统筹各级各类政策资金,对服务基层专家在项目申报、课题申请、继续教育、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学术研讨、走访慰问、休假疗养以及各类重点人才选拔培养奖励项目等方面予以较大力度倾斜。
(三)发挥专家服务作用,加快产业创新关键突破
1.专家服务技术创新,破解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对接机制,鼓励专家及其所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围绕科学城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重大应急攻关项目等,联合企业建设未来实验室、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吸引科技人才开展前沿技术研发与转化。推动构建“企业出题,科学家答题”机制,支持领军企业开展“揭榜挂帅”,组建由科学家、工程师、硬件人员、软件人员等多类型专家组成的创新团队,采取合作开发、委托研发等形式,开展联合攻关。
2.专家服务精益创业,转化一批应用前景良好的科技成果。围绕科学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鼓励专家以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非专利技术(技术秘密)转让等方式为企业、机构提供服务。支持专家通过技术入股、带资入股等方式来科学城自办和合办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战略科学家等高能级专家有效整合科研资源,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共享实验设施、科研数据、研发人才等资源,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3.专家链接智力资源,为地方发展注入科技创新活力。专家链接高校,通过专家服务引导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奖学金,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支持地方与高校共建研发机构和实训基地,产教结合服务地方。专家链接专家,通过专家间各科研领域的交流,促成科研团队跨区域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共同服务地方。专家链接企业,通过专家前瞻性研判新项目新趋势,结合地方和区位优势,招引科创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科学城专家服务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管委会分管领导任组长,党群工作部、改革发展局、科技创新局、公共服务局、创新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融媒体中心为成员单位,统筹专家服务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制定《西部(重庆)科学城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基地的职能职责、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等。
(二)加强资金支持
用足用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各类政策资金,支持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和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加大本级财政资金专项支持力度,对专家服务基地引进人才、开展活动等给予支持。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充分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专家服务基层工作。
(三)加强跟踪问效
建立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的跟踪、监测、评估机制,全面掌握动态,定期进行总结,及时了解、积极解决基地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专业站的督促指导,每年对成效突出的单位进行嘉奖,对成效较差的单位通报批评。
(四)加强宣传推广
加强西部(重庆)科学城专家服务基地的信息交流和舆论宣传,线下设置宣传专区、组织宣传活动,线上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渠道,总结交流基地建设先进经验,推广专家服务基层的典型事迹,提高西部(重庆)科学城专家服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