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繁體版 无障碍 智能机器人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0700927688XM/2021-00072 [ 发文字号 ] 渝科学城组办发〔2021〕2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高新区改革发展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11-19 [ 发布日期 ] 2021-11-30

重庆市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统筹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一核五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打印
分享到

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江津区、璧山区人民政府,重庆高新区管委会:

《统筹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一核五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西部(重庆)科学城2021年第16次党工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1119

统筹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一核五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统筹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以下简称科学城)“一核五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重点任务,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统筹推进科技共创、产业共谋、交通共联、生态共建、服务共用、人才共育、环境共优、成果共享,构建“一城引领、五区协同”的发展格局,努力将西部(重庆)科学城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改革开放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二)基本原则

一城引领,五区协同。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负责统筹全域发展规划、创新协同、产业布局、经济统计等事务,科学城各片区落实属地建设发展主体责任,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工作。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为引领,紧扣国家战略和重庆发展需求,打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持续提升科技创新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

开放协同,高端链接。紧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机遇,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集聚国际国内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打造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充分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平台优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改革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共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重点工作

(一)科技共创

1.共同落实“五个科学”“五个科技”。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展科学教学、加强科学研究、深化科学实验、完善科学设施、集聚科学机构“五个科学”和培育科技人才、发展科技金融、壮大科技企业、推动科技交易、促进科技交流“五个科技”任务,协同推进《深化落实“五个科学”“五个科技”部署 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重点工作。力争到2025年,科学城全域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4个,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6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5%以上。

2.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聚焦空天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重点围绕深空探索、集成电路、量子信息、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科技前沿领域,按照“中科院牵引、地方支持、高校合作、社会参与”模式,谋划建设空间集聚、学科方向关联、功能相互支撑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系统推进超瞬态实验装置、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更多源头创新和科技瓶颈突破。

3.共建实验室体系围绕电子信息、深空探索、生命健康、网络空间等领域,力争以“核心+基地”形式,谋划布局国家实验室,引进共建张江国家实验室重庆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国家实验室基地等。采取迁建、新建、引进等方式,整合、提升科学城现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跨学科整合现有市级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重庆实验室”。谋划组建“金凤实验室”,打造成为科学城的“创新旗帜”。

4.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学城核心区与璧山片区、江津片区联合开展汽车电子、刀片电池等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技术创新;依托九龙坡片区、江津片区、璧山片区重大高端技术装备产业基础,联合科学城区域内高校与企业开展轻量化材料技术攻关;支持科学城核心区与北碚片区开展智能传感器、种质创制与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等领域协同创新,联动璧山片区开展生物农业与中医药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农副食品加工技术在江津片区转化;支持科学城核心区与沙坪坝片区、九龙坡片区、江津片区、璧山片区开展量子核心器件、量子保密通信、区块链等技术研发和应用,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支持科学城核心区与各片区共建共享产业创新平台,实施“揭榜攻关”“悬赏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跨区域联合创新。

5.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科学城核心区搭建线上线下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各片区设立高能级专业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承接科学城核心区技术创新成果辐射和溢出。组建专业化科技服务团队,培养技术经纪人、技术服务人员。支持军民融合领域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积极参与中国(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共建系统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6.共建专业化孵化器集群。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体外诊断、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类主体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化孵化器。科学城核心区围绕产业布局打造大学城片区信息技术及文创领域、西永片区集成电路领域、金凤片区生物医药领域等专业孵化器集群;北碚片区集中打造智能传感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育种与种质创制、绿色环保专业孵化器集群;沙坪坝片区布局打造首创创芯泛集成电路、五云湖智能网联汽车、黄金湾信息安全、青凤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及光电技术专业孵化器集群;九龙坡片区布局西彭新材料应用创新、氢燃料电池、高端装备专业孵化器集群;璧山片区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孵化器集群;江津片区布局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应用创新、消费品工业领域专业孵化器集群。

7.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整合科学城全域高校、科研机构、各类创新基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的科技创新资源,引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优质资源,形成科技资源数据池。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完善财政奖补机制,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合理流动。推动科学城全域科技专家库共享共用,构筑科普工作协同发展体系,完善科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共同承办国家重大科普活动。

8.促进科学城和大学城协同联动。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推动高校参与科学城建设项目落地。加强高校基础研究,探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校融合发展,支持建设一批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平台和前沿交叉研究中心。打造科学城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打通“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孵化载体、产业园区”成果转化链,助推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实现科学城与大学城融合发展。

(二)产业共谋

9.构建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按照“整体统筹、区域聚焦、错位布局、协作联动”思路,建立“核心区研发、各片区转化”产业协作模式。科学城核心区依托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建设,重点打造集聚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核心引擎;北碚片区围绕智能制造、教育科研、未来农业、生物医药、历史人文等领域,重点打造科学城高端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应用高地、医药产业开放创新引领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和生态人文名城集中展示区;沙坪坝片区依托青凤高科产业园、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重点打造科学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制造高地、高端智能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工业设计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国际对外开放枢纽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集聚区;九龙坡片区依托西彭工业园、九龙工业园先进制造业本底基础,重点打造科学城中国轻量化材料应用示范之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国西部氢谷、南部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江津片区发挥双福工业园、德感工业园、滨江新城在高端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部件、消费品工业、总部经济产业优势,重点打造科学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先行区、消费品工业创新生态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科学城南部商贸中心;璧山片区围绕军民融合特色优势,抓住重庆第二国际机场建设机遇,重点打造科学城动力电池研发创新高地、光电显示特色产业基地、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航空门户枢纽。

10.统一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结合各片区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科学城核心区牵头,会同各片区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编制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按照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原则,统一科学城全域产业发展导向,构建“方向明确、各具特色、协同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11.全域推广产业链“链长制”。科学城各片区可参照核心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举措,聚焦产业细分领域筛选出区域内重点产业链,结合工作实际,明确各产业链链长、牵头单位及其工作机制、工作职责、重点任务等,在科学城全域全面推广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12.建立全域招商联动机制。组织召开科学城全域招商引资联席会议,统筹做好重大项目招商计划、互通招商项目信息、共享招商资源、共建招商平台、联合举办招商活动、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开展项目调度及督查督办等。加强与市级部门联动招商,聚焦产业发展目录开展靶向招商,引导科学城内产业项目有序落地、布局、转移、整合、优化,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三)交通共联

13.推进交通基建互联互通。加大跨区域铁路、轨道、道路、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渝昆高铁沙坪坝至江津段、轨道2715717519号线、科学大道、金曾路南延伸段、珊瑚大道东延伸线、七纵线曾家至走马段、白市驿隧道、金凤隧道等项目建设,提前谋划布局科学城片区与第二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加大嘉陵江、长江黄金水道港口及道路等建设,确保科学城全域基础设施项目先建先行、共建共享,促进一体化发展。

14.开展公交同城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市交通局及市道路运输中心对接,以市道路运输中心牵头开展的公交同城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推动科学城范围公交一体化发展。在线网规划上,核心区与各片区公交管理部门加强对接,以轨道7175号线等为辐射纽带,在区划边界区域实现公交线路跨界串连、形成闭环,逐步将科学城全域纳入公交线网统一规划。加强对公交跨区运营的补贴支持,并统一印制科学城一体化示范公交字样。

(四)生态共建

15.建立联合河长制。统筹做好梁滩河、大溪河等生态共建和修复保护。协同编制和实施《重庆市梁滩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签订《梁滩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上下游、左右岸分步有序推进梁滩河治理项目,重点巡查跨区河流、联合监测、协同处置,完善科学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示范河流。

16.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科学城蓝天行动”协同工作机制,开展大气污染主要成因研究,联合分析区域大气污染物传输特点。重点加强臭氧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建立联合应急响应机制,相邻区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检查等方式协同监管。

17.加强固体废物联动处置。加强科学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资源共享、协作互补,在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转移、处置利用和各设施运行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推动科学城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8.强化区域环境风险协同防范和应急处置。共同签署《西部(重庆)科学城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协同处置,快速应对跨区污染事件,实现科学城全域联防联控常态化。

19.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共享。依托现有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大气网格化系统等,整合片区的水环境、大气数据系统平台,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环境承载力等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整合各监测站优势监测项目,开展联合监测,实现科学城监测项目全覆盖。

(五)服务共用

20.协同打造教育信息化平台。科学城核心区主导建设“三个课堂”平台和基础教育大数据平台,各片区协同参与资源库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1.协同主办多级联合教研。“一核五区”轮流举办高峰论坛、主题教研活动和教育教学培训,在校长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构建教师队伍职业成长交流学习服务平台。

22.协同推进公共卫生监管和应急响应。建立卫生监督执法联动、信息互通、联合培训等合作机制,统一处罚裁量基准模式,开展重点工作项目、专项执法项目联合执法、联合办案。建立疾控预防、卫生应急联动机制,联合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提高跨区域卫生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23.共建共享高端医疗资源。协同建设“医共体”“医联体”,整合优化、科学布局、共建共享科学城全域高端医疗资源。共同参与“医疗云、影像云、服务云”三朵云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助推智慧医疗发展。

24.打造精品文创节会。科学城“一核五区”轮流主办、其他片区协同参与,共同策划举办“双晒”文旅消费、非遗传承展示等12个精品科创、文创节会。

25.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整合科学城全域内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联片成面,着力推介精品资源,挖掘特色文创产品,建立精品文创名录,打造12条具有科学城元素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12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

(六)人才共育

26.打造“金凤凰”人才品牌。全域推广“金凤凰”人才政策,科学城核心区由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科学城其他片区可参照执行,做好政策解读、组织实施、政策兑现等事宜。

27.开展干部人才双向交流。每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需求,互相选派一定数量的各层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开展顶岗锻炼或挂职。

28.探索干部教育协同培训。紧密围绕科学城建设重点任务,结合核心区和各片区干部需求,推进教学点、师资、平台等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探索联合共同举办电子信息、招商引资、智能制造等专题培训,互派干部参训。

(七)环境共优

29.争取市级行政权限在科学城全域下放。市级层面统筹,结合科学城建设发展实际,除市人大下放给科学城核心区418项市级行政权限外,积极争取向其他片区集中统一下放一批行政权限,实现“科学城事、科学城办”。

30.建立政务服务联盟。建立科学城“一核五区”政务服务联盟,推进政务服务工作融合发展、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全域复制推广“一业一证”“交地领证”“三评合一”等一批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做法,打造全市营商环境改革示范区。

31.推进高频事项“科学城通办”。争取在市级已推动的“跨区县通办”高频事项基础上扩大范围,梳理谋划一批“科学城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各行政区在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科学城通办”窗口,统一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要素,实现“就近申请、异地收件、内部流转、邮寄送达”。

(八)成果共享

32.建立全域数据统计体系科学城核心区负责协调各片区统计工作,各片区统计局严格按照行政区划代码,理顺四上企业、固投项目、房地产项目等所在地、数据处理地,指导企业、项目做好国民经济统计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市统计局各项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按月度、季度、年度开展联网直报、抽样调查、普查等相关工作。协调市统计局对科学城全域国民经济数据进行汇总、核算和反馈,确保统计数据体现科学城全域建设发展成效。

33.共塑科学城形象品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学城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充分利用智博会、西洽会等大型展会,以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名义联合参展。共同举办科学家峰会、城市机会清单发布会、创新创业大赛、产业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

三、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片区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从机构职能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强统筹领导。建立健全西部(重庆)科学城全域联席会议机制,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基础设施等重大事宜,紧盯节点、卡点、难点,专题研究、专项调度、专班推进,及时统筹部署和研究解决科学城建设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好国家、市级支持科学城建设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加快现有政策的清理、修订、整合和废止,围绕企业、产业、平台、载体、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落实科学城核心区“金凤凰”政策体系,各片区可结合各自发展实际,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特色政策。

(三)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建立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机制,设立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一核五区”财政协同投入机制,按一定比例注入开发建设资本金,联合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建设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机制。探索建立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落地、产值分计、税收分享、节能减排等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机制,支撑科学城“一核五区”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改革试点。充分利用好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大战略平台,积极深化和推进改革创新试点,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城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新兴产业准入和监管、服务业扩大开放、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外籍人才引进改革、土地利用管理、营商环境等改革试点。

(五)强化宣传力度。利用各片区官方公众号及“西部(重庆)科学城”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科学城的重大成果、项目进展、城市风貌、科创人文精神。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牵头设立西部(重庆)科学城官网、官方微博、抖音等官方账号,持续扩大科学城的影响力。

(六)强化督查考核。争取市级层面研究制定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发展督查考核办法,将科学城核心区和各片区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动跨区重大项目和规划落地等工作情况纳入重点督办内容,将督查结果运用于市对区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综合考核评估并通报各片区实际建设情况。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江津区、璧山区5个行政区分别将推动科学城建设等工作情况纳入本区年度目标考核。

文件下载:

原文下载:重庆市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统筹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一核五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字解读:

《统筹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 “一核五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