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聪冲 摄
陈 军 市科技局一级巡视员
左永祥 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李晓云 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
杨正华 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
董 勇 市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总体定位:“科学之城、创新高地”,发展愿景:“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陈军
全力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左永祥
市级财政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类项目最高支持3亿元,对重大创新平台能力提升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李晓云
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获批建设西南地区首个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
——杨正华
15号线、27号线等在建城轨快线正加紧推进,预计2025年左右全部建成通车
——董勇
西部(重庆)科学城一隅 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为什么要出台《意见》?
陈军介绍,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科技创新的未来,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承载着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意为科学城的高质量发展添“一把火”、加“一把力”。
陈军介绍有关情况 李聪冲 摄
①中央有部署。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西部(重庆)科学城,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推动形成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②重庆有行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建设,把它作为重庆科技创新的重大平台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
③科学城有需要。科学城自启动建设以来,与时间赛跑、与形势赛跑、与发展赛跑,取得了底色好、成色足、特色亮的建设成绩,但科学城建设尚不足2年,所在的西部槽谷地带仍处于低强度开发状态,还面临着财政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全等诸多短板。
在建设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专门出台政策,将为科学城建设进一步明确目标、厘清思路、给予支持,推动重庆高新区和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江津区、璧山区5个行政区抓好工作落实,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支持科学城建设指明方向。
西部(重庆)科学城一隅 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科学城要建成什么样?
一个总体定位:“科学之城、创新高地”。
一个发展愿景:“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一个分两步走的建设目标:
第一个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功能,创新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持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功能显著增强,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中西部地区领先,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以上。
第二个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原创性成果持续涌现,创新资源集聚辐射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引领重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大学城熙街 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怎样更好建设科学城?
陈军介绍,《意见》结合重庆实际,充分借鉴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其他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和先进科学城建设经验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支持举措。
①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创新人才,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起点建设金凤实验室,引导支持在渝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参与科学城建设,提高科学城创新策源能力。
②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创新引领区。做高做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做特做优高技术服务业,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打造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引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强化空间规划统领,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构建四向联通、空铁联动、陆海统筹的对外交通体系,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引导市内外优质学校、医院在科学城布局高水平机构,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和国际人才社区等建设。示范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智慧城市试点,打造绿色智慧样板城市。
④建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陆开放示范区。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合作、引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引领建立扩大开放新机制,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共建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创新合作网络。
⑤建设成渝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新型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同时,《意见》还分别提出了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强化用地保障、强化督促落实等四条保障措施,确保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扎实推进和取得实效。
科学城建设重点在哪些方面?
左永祥介绍,科学城将着力在做好“科”“产”“城”三篇文章上下功夫,以“项目攻坚年”为抓手,全力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相关任务。
左永祥介绍有关情况 李聪冲 摄
①在“科”上下功夫,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性
“科”是科学城的灵魂和主题。我们将聚焦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高水平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如: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行金凤实验室,推动重庆实验室挂牌,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医用重离子治疗及研究装置等科学设施,支持引导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等项目产出一流原创成果。
②在“产”上下功夫,夯实经济发展支撑力
“产”是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我们将瞄准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信息等赛道,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高技术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③在“城”上下功夫,提升城市功能适配度
“城”是科学城的立意和载体,是为科技和产业配套的环境。我们将坚持“科产城”相融合,高标准完成综合交通、教育医疗、绿色生态、文化休闲、商业商务、智能智慧“六大城市功能”,打造美好城市“样板区”。
全力攻坚交通体系建设,开工建设西永隧道、加快建设金凤、科学城、白市驿隧道;推动轨道江跳线完工投运,轨道7、17号线开工建设,15、27号线加快实施;每年储备、开工、完工道路各100公里以上,今年开工53条道路,推动科学城交通设施大提升。
吸引市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集聚提速建设和完工一批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加快落地重点医疗机构,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为人才安居乐业创造一流的公共配套服务。
重庆西永综保区 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答疑解惑
如何推动科教资源
有力支撑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陈军介绍西部(重庆)科学城集聚了众多本地高等院校,拥有20余万大学师生,科研资源丰富,创新要素集聚。
下一步,计划一方面引导在渝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参与科学城建设,支持高水平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西南大学科学中心等平台,推动重庆大学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产出“一流学科”,打造学科高峰。
另一方面,持续实施引进科技资源行动计划,瞄准科学城的需要,再针对性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进一步补强科学城的创新资源版图。
同时从政策扶持、环境营造、服务提升等方面,支持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平台、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建设,为引进资源更好地融入科学城发展做好保障,同时,还将集合本地与引进的高校院所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打造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优势学科集群,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的人才、智力、成果等服务与支持。
巴蜀科学城中学 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科学城下一步将如何引领支撑
全市高质量发展?
左永祥介绍,科学城将充分用好这些政策支持,发挥好政策聚合融合的整体优势,实现科学城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要为全市整体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①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原始创新方面提升能力。
将推进国家和市里布局的诸如超瞬态实验装置、重庆大学科学中心、金凤实验室、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建设。力争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
金凤实验室 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②聚焦高质量发展方向,推进应用技术的研发转化。
依托大装置、大院所、大平台,运用好原始创新成果和跨学科资源,瞄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在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领域,催生一批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形成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③面向全域发展趋势,为全市经济发展赋能。
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字号”院所、“央字头”企业在科学城落地生根,通过这些院所平台形成的科技成果,在科学城要落地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支持科学城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另一方面也要面向全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科学城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为全市创造更多的科技供给,推动全市在汽车产业、电子产业、医药产业、装备材料产业等实现转型升级发展、高质量发展。
如何支持科学城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杨正华介绍有关情况 李聪冲 摄
杨正华介绍,重庆先后研究出台《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重庆市制造业智能化赋能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截至2021年底,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000余个,认定679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达到60.7,位列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
在推动全市面上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西部(重庆)科学城点上工作的聚焦,先后支持科学城实施了英业达等117个项目实施智能化改造,其中25个项目入选智能化赋能示范项目,累计建设隆鑫发动机等市级智能化工厂7个、数字化车间17个。
渝哲溢数字化生产车间 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59.8%、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42.3%、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2.5%、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9.5%,为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装上智能引擎。
在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下,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获批建设西南地区首个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石墨烯研究院、清研理工汽车智能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化发展赋能。
市级层面在支持科学城重大项目建设方面
有何政策举措?
李晓云介绍有关情况 李聪冲 摄
李晓云介绍,去年底,市发展改革委委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重庆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旨在支持建设一批符合国家战略部署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本领域本行业科技进步前沿方向,成果能够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管理办法》的主要亮点是,建立了承载主体、市、区县(自治县)联动支持机制,政府对设备购置、科研项目、人才引进等投入部分,由市与区县按6∶4的比例共担。
市级财政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类项目最高支持3亿元,对重大创新平台能力提升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并明确国家布局及批准建设的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市、区县两级财政按照相关规定“一事一议”给予支持。
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我市科技创新的主平台,将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集中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市级部门,和重庆高新区共同加快推进项目的落地建设。
科学城轨道交通建设的情况如何?
董勇介绍有关情况 李聪冲 摄
董勇介绍,市住房城乡建委全力推进科学城片区轨道交通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
①增加中部槽谷穿山通道,提升东向融城能力。1号线、6号线已经建成通车运营,江跳线预计年内通车,15号线、27号线等在建城轨快线正加紧推进,预计2025年左右全部建成通车,轨道东向穿山通道将增加至5条,融城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科学城快速联系中心城区核心区需求。
科学大道 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②增强科学城核心区轨道覆盖,促进槽谷内部南北联通。7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形成覆盖科学会堂、科学谷、金融街、金凤、大学城等重要节点的南北向骨干线路,构建科学城核心区轨道骨架,并预留南北向延伸条件促进重庆高新区和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5个行政区协同发展。
③加强与主城新区轨道交通联系,支撑成渝科创走廊建设。1号线尖璧段建成投用实现了主城新区轨道交通零的突破,江跳线正加快建设,中心城区至永川轨道线路已获得国家批复,正开展可研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强江津、璧山、永川等主城新区与科学城交通联系,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全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