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2500000MB1D11184G/2025-00002 | [ 发文字号 ] | 无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3-18 | [ 发布日期 ] | 2025-03-18 |
[ 索引号 ] | 12500000MB1D11184G/2025-00002 |
[ 发文字号 ] | 无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 |
[ 成文日期 ] | 2025-03-18 |
[ 发布日期 ] | 2025-03-18 |
2024年,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全面服务保障现代化重庆建设、提高政府依法治理能力等方面积极作为、实干争先。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党建统领高位推进,全面强化法治建设组织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中心党委高度重视,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院)配合落实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科学民主合法,认真执行法律顾问制度,坚持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共推进,全面落实法治责任。二是强化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退休人员重复领取失业保险待遇风险防控方案》《社会保险关键信息变更审核机制》等10余项内控制度,确保行政行为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持续加强对文书、合同、招标采购等文件规范性和公平性审查管理,对制发各类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和审查,确保文件内容合法合规。三是强化学习教育。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文献、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年共组织党委会学习2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全体干部集中学习2次,确保法治理论入脑入心。
(二)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全速提升政务服务法治效能。一是扩大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按照全市工作部署,利用“交管12123”“天府通办”App、“渝快办”App等应用平台,实现驾驶证、律师证、导游证、社保卡、营业执照等30项电子证照川渝两地互认。同时通过“渝快办”平台集成39项个人电子证照至政务服务码“渝快码”,个人电子证照可在酒店入住、网吧上网、图书馆图书借阅、文化旅游景点购票等社会化应用场景中核验身份信息,无需另行出示实体证照,实现市内电子证照共享互认。二是扩大高频事项“免证办”范围。按照全市工作部署,依托IRS系统,通过电子证照共享互认、数据在线核验、字段信息复用,实现开具临时身份证明等34项川渝服务申请材料“免提交”、信息“免填报”。三是推行跨域通办“虚拟综窗”服务。联合成都高新区开展“虚拟综窗”远程帮办服务,运用音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技术,推动成渝高新区共220项事项、62项“一件事”套餐“虚拟综窗”可视化互动办理,实现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一个窗口、一致体验、一次办成”。四是依法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对照上级标准目录梳理发布《重庆高新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认真梳理并领取216个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按照事项的实际业务办理场景进行细化拆分为536项事项,进一步明晰行政许可权力边界、规范行政许可运行,做到法定职责一点不少、法无授权一点不多。五是依法加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施。在“渝快办”平台公开发布办事指南,督促各单位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增加许可条件、申请材料、中介服务、审批环节、收费、数量限制等,不得超时限办理行政许可。通过推行告知承诺、集成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改革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三)依法化解欠薪矛盾纠纷,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强化源头基础防治。督促“一金三制”等制度落实,按照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督促99个政府投资、国企投资项目备案保证金在管,督促在建项目全面建设“智慧工地”,全数落实实名制、专户制、代发制。联合各单位督促91个部级样本的政府投资、国企投资项目建设接入重庆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现信息及时录入。汇编发放《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政策汇编》,在“惠民强企、利剑安薪”专项行动中制发《政策宣传清单》,在建项目全数张贴“渝悦·根治欠薪”“欠薪码上办”,按照监管责任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和农民工群体开展“送法入项目”活动300余场次。二是强化制度闭环监管。会同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等部门,在《重庆市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根治欠薪闭环监管方案》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细则》,进一步压实源头治理、过程监管和事后处置责任,全量归集落实交底防治,全链分工推进分级监管,全程盯办实现动态清零,全面晾晒强化跟踪问效。三是强化多维联动化解。通过仲裁、监察合署办公,畅通案件处置绿色通道,推进联动办案、会商研判和联动处置等制度性改革,结案时间缩短近30%。全年仲裁受理1150件、调解争议717件,调查执法183件;公安分局侦办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2件,协助落地查找欠薪责任人43人次;建设局牵头化解建筑行业企业人工费争议62件;对外与法院建立诉源治理机制,打通基层治理“老杨群工”与派出法庭司法确认快速通道,基层调解涉欠问题762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证照应用场景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生活多元化发展,企业群众跨省数据互通需求进一步增大,需进一步扩大川渝两地互认电子证照种类。
(二)部分建设项目施工单位管理不够规范。虽然加强了政策宣讲和监督检查,但仍有很多项目施工单位存在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不够熟悉、农民工工资支付档案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法治建设贯穿到中心全局工作,在提升政务服务法治水平、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贡献更多力量。
(一)加强事项清单化管理。建立起动态调整及清单修订机制。督促各业务单位同步完善与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事项进驻和工作衔接,及时做好信息公示、窗口展示、服务口径的调整更新,确保同一事项标准统一,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加强事项动态监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事项清单一致、实施要件统一、办事指南同源。构建形成事项统一、权责清晰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体系,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
(二)推进更多事项川渝通办。持续深化川渝政务服务合作,立足两地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实际需求,推动异地办事从普惠服务到精准服务升级;加快推进“虚拟综窗”在更广范围、更多场景应用,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跨域办。
(三)持续打造和谐劳动关系。积极推进全国和谐劳动关系改革试点工作,并持续抓好农民工权益保障,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根治欠薪领域风险排查和强化源头防控。对发现问题及时建立工作台账,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打表推进,逐一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有效解决,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