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魅力科学城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关于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报告

字体:

一、2023年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法治思想,切实提高责任担当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要负责人作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法制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抓具体、各(部)院负责实施、专门工作人员落实专项工作的机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全面落实普法责任。二是加强学习教育。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业领域的指示批示精神,跟进学习中央、市委、党工委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通过党委会议、理论中心组专题、主题党日等传达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内容10余次,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水平。利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干部职工网上法治专题学习和考试工作,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学高一筹。

(二)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推动线上一网办。落实60项市级“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创新谋划环评、建筑垃圾处置等“一件事一次办”套餐10项,其中公证过户、工伤服务等6项获全市试点,推进“四减”压缩50%以上。梳理首批66项智慧政务“云综窗”办理事项清单,以“云见面”方式让区级事项在园区、镇街就近办,在成都高新区跨域办。二是推进事项管理规范化。严格落实集中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协调公安户政入驻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整体入驻;率先开展和发布特殊环节政务服务事项并实行清单化管理,时限压缩比达58.56%三是推动线下协同办。构建“1+2+10”(1个区级大厅、2个园区平台公司、10个镇街)企业服务新体系,通过全程网办、授权下放、帮办代办模式,实现228项企业服务“全域通办”。重塑“1+8+N”(1支服务队伍,8个服务专区联动,N个事项)帮办代办服务体系,推动招商、重点企业55项审批服务“打包办”,累计为300余家招商企业办理登记落户。

(三)多元强化法治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强化政策法规宣传。一是扎实开展“助企纾困·人社在行动”“送法入企”为主题的宣讲调研活动,通过宣讲会、面对面指导、专题直播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相结合,为15783家企业将人社法律法规政策送上门。二是开展通过集中抽取样本、发动自主申报,对全域421家企业开展了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按照工作规范评价A级守法诚信企业79家;通过区级-镇街协力指导创建,新增和谐劳动关系企业23家。二是创新劳动保障机制。完善“区级-镇街-村社-企业”四级劳动纠纷调处体系,分类充实西永、曾家和含谷3个片区劳动关系法律服务站职责,实现一站式联合调处、人力资源市场一码通等功能。前往辖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开展劳动关系公共服务调研2次,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改革试点工作。三是兜住权益保障底线。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影响,降薪、搬迁、裁员等引发的群体性劳动纠纷呈上升趋势,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扎实做好日常矛盾化解工作:2023年共计立案1546件,调处1596件,结案率98.5%;劳动监察执法办案145起,联合惩戒失信企业1家;受理工伤认定1679件,工伤劳动能力鉴定1006件,病退劳动能力鉴定126件,职业伤害确认76件;处理行政诉讼案件65件、行政复议案件16件。

二、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中心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法治氛围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对企业、群众开展普法宣传的力度还不够高、针对性还不够强。二是劳资纠纷调解压力大。受宏观经济和疫情影响,劳动关系维权形势比较严峻,集体争议案件较往年有所增加,前来投诉、立案的劳动者年轻化趋势明显,由于对法律规定通过短视频等形式了解较多,劳动者获取高额赔偿的期望越来越高,案件协商调解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中心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深化法治思想学习、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聚焦中心主责主业,在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夯实民生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作出新贡献、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