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魅力科学城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义务教育领域>教育概况 > 重要政策执行情况

重庆高新区2023年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字体: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以及《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重庆高新区切实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提升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强健体魄,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23年,对辖区45所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评估,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高新区现有中小学40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完全高中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初中学校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26所。2023年,高新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体教融合、校社协同、全面保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二、体育工作情况

(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是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辖区45所中小学认真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执行体育课程计划,各中小学开足3—4课时体育课,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积极推广“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落实体育课堂三个75%(即运动密度达75%、学生喜爱教师程度达75%、学期体育器材使用率达75%),开足开齐体育课率达100%,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习惯、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是加强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各学校体育课程注重中小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体育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以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高新区中小学篮球、足球、柔道、攀岩、拳击、武术、花样滑冰、围棋、国际象棋、跆拳道等体育运动已成为学生运动的新风尚。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开展的小学体育选项走班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和中小学居家体育课程开发开展效果显著,并在重庆市第七届综合教育改革项目和重庆市重点课题中顺利结项,获评重庆市小学体育优质课程基地。

三是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柔道、跆拳道、棋类、射击、射箭、舞龙、攀岩等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驿都实验学校攀岩课程、白市驿第一中学“七色光”体育课程、大四中柔道课程、思贤树人舞龙课程、白市驿二小“少年军校”课程、新凤小学射击课程等,通过“目标融合、理念融合、机制融合、资源融合、措施融合”构建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体教融合模式特色体育课程。

四是强化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田径、足球、啦啦操、篮球、乒乓球、体质健康等专项运动技能。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全员普及性体育运动,举办中小学春秋学生运动会,开展高新区中小学第二届田径、足球、啦啦操、篮球、乒乓球、体质健康等运动会,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体育水平

一是配齐配强体育教师。2023年新进招聘专职体育教师11名,全区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320名,初步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实施体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国培计划”、市区级培训等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二是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将体育经费纳入教育经费总盘统筹,建好满足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新建、改建塑胶运动场32块,建立常态化添置或更新体育器材制度,进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建设。

三是统筹整合体育资源。统筹学校和社会资源,利用重庆射击射箭管理中心、和泰马术等社会资源,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打造特色体育竞赛品牌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驿都实验学校攀岩项目、新凤小学射击项目、大四中柔道项目成为重庆市特色项目后备人才共建队伍。依托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和集聚优势,开放高校专业体育场馆,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开展体育专业研究。

(三)完善评价机制,以评促体育发展

一是推进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结合“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中的“体育”管理,依据学生生理成长特点科学设计简便易行、操作灵活的体育日常作业+家庭作业,不受器材限制,不增加额外的负担。每年开展1次中小学体质健康比赛,2次体育教学质量检测和教学督导。2023年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100%,良好率达60.9%,优秀率达39.1%,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100%,良好率达50%,优秀率达50%。做好中考体育水平考试,以考促练,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二是搭建体育教师成长平台。推进“五个一”体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开展“5+N”智慧教研,内培外引培养体育骨干,委托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分别每月开展一次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进行教学观摩、课例研究。大力培养市区级体育骨干教师,现有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12名,学科名师及带头人1名。假期开展为期20天的体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三是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将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指导参赛等计入工作量,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体育课时数量转向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不断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教师晋升发展通道,加大对体育教师表彰力度。

(四)强化体育保障,推动体育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公共服务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教育发展科负责交办事项落实、过程督查、复核验收等工作,体育专干负责落实和指导开展体育工作。各学校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体育教师为执行人的三级保障机制,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和专项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2023年,全区体育经费共计投入近2290万元,其中体育场地经费支出1465余万元用于新建运动场地建设及维护,投入近705万元添置或更新体育器材,学校体育运动设施设备明显改善,投入120万元进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足球优才计划基地学校建设。各学校的公用经费按规定用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添置,完善了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确保了体育教育工作正常运行,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满足了学校体育工作需要。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高新区管委会主导、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购买中小学生体育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各中小学建立健全体育办公室管理制度、体育教师管理制度、体育保管室管理制度、体育器材借还制度和体育活动安全制度等,并规范上墙、切实落地。落实体育教师的安全责任,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及体育教学工作、强化了管理,落实有效。

(五)积极参与体育评赛,体育运动成绩丰硕。

2023年,高新区学生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7人;学生获市级一等奖97人、二等奖106人、三等奖231人;教师荣获一等奖12人、二等奖37人、三等奖56人。结项重庆市综合教育改革项目1项,重庆市优质课程基地1项,教师获奖或发表论文80余篇,教科研成果3项。全国田径比赛、攀岩比赛获冠军。大学城沙坪坝小学、科学城实验一小荣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大学城人民小学荣获“全国围棋特色学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体育场地不足。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不达标,场地不够规范,设计不够合理,部分体育项目无法开展。

二是专任教师不足。高新区总体体育专任教师不足,结构性缺编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是整体水平不高。与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区县相比,在教学教研、学生体质、体育特色成果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定目标,提标准,补足“体育之钙”。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力争高新区中小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耐力、速度、力量等体能指标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二是建队伍,强专业,夯实“教育之本”。加大对专任体育教师的引入力度,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定期开展体育专任教师基本功、课堂教学能力比赛,在“一线赛马”“岗位比拼”中锻造优秀队伍。

三是重坚持,重传承,塑造“学校之魂”。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充分把握学校体育工作的思想性、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传承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和活动中培育和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