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各直属企事业单位,市驻高新区部门,有关单位: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年)》已经重庆高新区管委会2022年第26次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年)》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2年10月13日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年)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
2022年10月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加快促进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重庆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规划引领下,特制定本规划。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以2019年为基点,2021年重庆高新区软件业务收入约240亿元,年均增长约20%。截至2021年底,重庆高新区集聚软件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软件企业17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1家,独角兽1家,市级重点软件企业10家,“专精特新”软件企业17家,软件业从业人员数达1.5万人。
企业引培初显成效。重庆高新区加大重点软件企业引培力度,在汽车软件、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基础软件、IC设计、数字文创等细分领域集聚了一批软件企业。汽车软件领域,集聚了百度阿波罗、招商车研、大唐高鸿等重点企业;人工智能领域,集聚了特斯联智慧科技、小视科技等重点企业;工业软件领域,集聚了赛迪信息、大唐融合等重点企业;基础软件领域,集聚了华为、中国电子、中科方德等重点企业;IC设计领域,集聚了联合微电子、华润微电子等重点企业;数字文创领域,集聚了游族网络、完美世界等重点企业。
人才培育不断深化。重庆高新区内高校学科门类全,涵盖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计算机、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通信、车辆、文创等多个领域。以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和培训机构不断完善软件领域相关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高新区内有全市唯一的教育部首批33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5个市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约占全市总量的30%),2个市级软件人才实习实训基地,2022年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近12000人。
创新平台加速集聚。重庆高新区集聚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电子科大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等国内软件领域顶尖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机构。拥有育成加速器、第1创客等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6个,市级10个,在孵企业1000余家;拥有联合微电子中心、赛宝工业研究院信创适配检测中心、国家芯火基地EDA公共服务平台、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平台7个。
产业载体加快建设。重庆高新区加快软件产业载体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西永微电园商务中心区、大学城富力城片区为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中电(重庆)软件园、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多点为支撑的空间格局。西永微电园商务中心区建成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大学城富力城片区建成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他产业载体在建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网络化成为软件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计算技术的重心正在从计算机转向互联网,互联网成为软件开发、部署与运行的平台。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架构、分布式计算模型、存储方式不断创新,基于互联网的开发模式和开发工具将成为主流,大大提升了软件开发效率,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软件应用也将走向网络化,网络应用开放平台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焦点。
智能化是软件技术追求的目标。智能化是在海量信息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自动识别,赋予信息系统自适应能力,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软件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情景感知、知识挖掘、自动开发等方面。随着物联网和泛在网的迅速发展,感知技术日益丰富多样,感知范围逐步由温度、水、气、物体等物理形态向意识思维领域拓展。软件将能够从复杂多样的海量数据中自动高效地提取所需知识,软件开发语言更加高级化,开发工具更加集成化。
平台化是软件技术和产品发展的新引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透,向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硬件与操作系统等软件整合集成,可降低IT应用的复杂度,适应用户灵活部署、协同工作和个性应用的需求。平台化有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基础架构平台;一个是基于业务模型的应用平台。平台化趋势下,软件的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平台间的竞争,未来软件产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构造产业链。
融合化是软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空间。软件技术和产业正步入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阶段。一方面,软件的技术体系、业务领域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软件与硬件、软件与网络、产品与业务、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相互融合不断深化。软件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不断深入,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促进了其他产业的提升和创新发展。同时,融合化趋势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软件定义”加速延伸,为软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继软件定义硬件、定义存储、定义网络、定义系统之后,软件定义加速向制造业延伸,引发产品功能、管理流程、生产方式、企业新型能力及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软件定义加速向服务业延伸,催生出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算法经济等众多新型网络经济模式,引发居民消费、民生服务等领域多维度和深层次变革。
开源生态加快建设,为软件产业增强竞争力提供新路径。开源模式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主导模式,全球97%的软件开发者和99%的企业使用开源软件,其占据了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主要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开源开辟了产业竞争新赛道,开源软件规模将不断扩大,影响力将持续上升,基于开发者众研众用众创的开源生态正加速形成。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软件产业市场开拓创造新空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数字产业化不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迭代更新,加快了软件产业发展步伐;同时,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智能网联、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强化了软件对融合发展的赋能、赋值、赋智作用,为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信创产业提速发展,为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增添新引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国内市场需求与全球产能紧缺的矛盾加剧,企业对于本土化软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猛增,加速推动了信创产业发展。操作系统、芯片设计、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加速布局,深度学习、知识图谱、量子计算等前沿研发领域加大投入,集中突破一大批短板环节,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领域取得有效进展,重点行业应用创新工作深入推进,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实力快速提升。
(四)面临挑战
纵观全国,产业基础薄弱对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我国软件产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大多数企业主要承担低端的、非核心的环节,面临“劳动密集”的困扰。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5%,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80%以上依靠进口,底层开发工具、测试软件等几乎全部由国外企业垄断。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软件在开发场景、编程语言、软件架构、开发工具、开发模式、交付形式等各个方面均面临巨大变革,软件产业亟需加速技术再造、业务重组与组织变革。
立足重庆,区域竞争日趋激烈。2021年,重庆软件业务收入2503亿元,同比增长24.6%,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仅相当于北京(18661亿元)的13.4%、深圳(9013亿元)的27.8%、上海(7714亿元)的32.5%;与西部成都(4456亿元)和西安(3141亿元)也存在一定差距。重庆发展软件产业面临东部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以及中国软件名城成都、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武汉、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西安等中西部地区激烈竞争。
图1 2021年部分城市软件业务收入情况
回归科学城,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成熟软件园相比,重庆高新区软件业务收入仅相当于中关村软件园的5.6%、南京软件谷的9.6%,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差距较大,缺乏总部型、平台型及从事底层技术研发的龙头软件企业。此外,重庆高新区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不到10%,对重庆软件核心产业区定位的支撑不足;与市内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渝北仙桃数据谷等重点软件园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表1 国内软件园区对比
园区名称 |
中关村软件园 |
上海浦东软件园 |
中国(南京)软件谷 |
大连软件园 |
成都天府软件园 |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
渝北仙桃数据谷 |
重庆软件园 |
渝中软件园 |
园区概况 |
2021年总产值4295亿元,集聚企业745家,其中中国软件百强企业17家,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27家,上市企业70家,收入过亿企业90家。中关村软件园占地2.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 |
2019年,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749.7亿元,共有软件企业1589家,其中入驻企业742家,从业人员45000人,总建筑面积290.8万平方米。 |
2021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00亿元,集聚涉软企业3492家,其中:世界500强及世界软件百强企业18家,中国软件百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及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32家,集聚涉软从业人员超过32万人,软件产业建筑面积总量达到1078.8万平方米。 |
累计入园企业10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86家,从业人员近9万人,运营产业楼宇120万平方米。 |
天府软件园核心区吸引了包括IBM、SAP、EMC、飞利浦、马士基、西门子、爱立信、Dell、Wipro、DHL、普华永道、NCS、Garmin、阿里巴巴、腾讯、宏利金融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财富世界500强落户。 |
2020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91.9亿元。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过6000家,包括中科云从、猪八戒、可兰达等领军企业。 |
2020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95亿元。聚集1114家企业,包括长安软件、中科创达、创通联达等行业领军企业,吸引各类科技创新人才5000余人。 |
2020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00亿元。已入驻科技型企业1193家,高新技术型企业235家。 |
2020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20亿元,集聚规上企业40余家,包括途作林杰、百润信息、电信集成等领军企业。 |
重点领域 |
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物联网、感知交互、云计算、大数据等。 |
集成电路、移动互联、软件、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3D打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
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信创。 |
软件信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智慧医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 |
应用软件、通信技术、IC设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数字娱乐、共享服务中心。 |
行业应用软件、新兴技术软件、智能终端软件、汽车软件、车联网、数字内容等。 |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汽车软件等。 |
数字文创、数字媒体、网络游戏、密码安全、物联网等。 |
研发设计类、生产制造类、经营管理类、控制执行类、工业互联网等工业软件。 |
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定位和《重庆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把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机遇及软件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政策等优势及禀赋,精选细分赛道,优化空间布局,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科创资源汇集、市场主体集聚、专业人才引育、产业生态构建,整合过去,架构未来,不断做大体量,做优质量,到2025年,初步建成重庆软件产业核心承载区和重庆软件产业新增长极,以及重庆软件创新及服务中心,为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奠定坚实基础。
图2. 规划总览
软件赋能,融合发展。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与智能网联、先进制造、绿色低碳、大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产业应用场景和数据积累促进软件产品研发的同时促进产业升级。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
聚焦重点,体现特色。紧跟国家战略,围绕汽车软件、信创等领域,着力建链补链强链,打造核心产业。同时依托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IC设计、数字文创等特色产业。
龙头带动,创新驱动。把握“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相互关系,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引领、资源整合、生态聚合作用的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1.一个愿景
创建中国软件名园:通过5-10年的努力,形成行业有聚集度、园区有集中度、企业有显示度、人才有高密度、营商环境有温度的产业发展态势,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人才链等“多链”融合,成功创建产业特色鲜明、规模体量领先、科创能力一流、专业人才荟聚的千亿级中国软件名园。
2.两个定位
价值定位:打造重庆软件产业核心承载区和重庆软件产业新增长极。明确产业方向,完善产业生态,健全产业配套,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加速产业、人才集聚,培育一批软件名品、名企、名人,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和辐射影响力,高质量打造重庆软件产业核心承载区,形成重庆市软件产业增长极。
功能定位:打造重庆软件创新及服务中心。依托区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快集聚科创资源,围绕软件关键核心技术和市场化应用开展原始创新,定义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大开源、计算、测试、认证、转化、创投、人才等平台建设力度,构建完善的技术生态和服务体系,为重庆市软件创新及服务提供持续能力输出。
到2025年,重庆高新区通过建成一批产业载体,集聚一批市场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服务平台,引培一批专业人才,产业规模,科创实力、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软件产业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生态完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
表2 软件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 类别 |
指标名称 |
指标 属性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总量 规模 |
软件业务收入 (亿元) |
预期性 |
320 |
430 |
585 |
800 |
软件企业数量(家) |
预期性 |
600 |
950 |
1400 |
2000 | |
规模以上软件企业数量(家) |
预期性 |
50 |
90 |
140 |
200 | |
创新 实力 |
研发投入强度(%) |
预期性 |
10% |
12% |
14% |
16% |
累计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件) |
预期性 |
20000 |
25000 |
32000 |
40000 | |
累计有效发明专利(件) |
预期性 |
260 |
380 |
520 |
700 | |
预期性 |
1 |
2 |
3 |
5 | ||
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个) |
预期性 |
25 |
30 |
35 |
40 | |
载体 发展 |
产业载体累计建成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
预期性 |
150 |
244 |
342 |
500 |
累计建成软件领域公共服务平台(个) |
预期性 |
10 |
13 |
16 |
20 | |
人才 引培 |
软件从业人员数(人) |
预期性 |
22000 |
32000 |
46000 |
60000 |
高层次软件人才(人) |
预期性 |
200 |
500 |
800 |
1000 |
立足重庆高新区发展优势和产业布局,精准把握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牢固树立“软件定义”理念,按照“强调原始创新,培育后发优势,突出软件赋能,体现产业特色”的基本思路精选细分赛道,以汽车软件、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信创软件为核心,IC设计、数字文创、数字建造、数字金融为特色,着力构建“4+4”产业发展体系,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影响力。
1.汽车软件。紧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变革趋势,依托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中心、大唐高鸿、招商车研院、百度阿波罗智行等企业及科研院所,重点发展汽车操作系统、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车控系统、车联网、测试验证等领域软件开发及应用,形成重庆市汽车软件核心产业承载区和技术创新中心。
产业基础构建:以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及中科院汽车软件研发创新平台双核引领集聚科创及产业资源,构建集芯片—模组—软件—测试—运行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以国汽智控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研发中心、中科创达、百度阿波罗智行等企业及研发机构为重点发展车联网、智能座舱、驾驶、车控等软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以招商车研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检验检测,以大唐高鸿、科博达等企业为重点建立智能网联相关模组和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体系。推动智能网联、企业及科研机构与小康、鑫源、长安跨越、货拉拉等车企及互联网企业围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与开展深度合作,并联动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电子科大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西电科大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加大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在招商车研院场内测试条件和能力基础上,对重庆高新区内主要道路按实现车路协同的要求路侧端升级改造,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内外场测试及运行环境,并搭建面向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通信及数据处理的车网系统及云控平台。
图3.汽车软件产业基础构建
2.人工智能。依托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特斯联科技、小视科技等企业及科研院所,重点发展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等领域算法研究、软件开发及应用,并在大数据智能、混合增强智能、类脑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有所突破,加速形成“算法+算力+数据+应用”产业生态体系,打造重庆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示范区。
产业基础构建:推动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庆大学类脑感知与普适智能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人工智能算法和基础理论研究平台,为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提供支撑。依托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汽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科创机构,并联动金凤实验室、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清安储能等企业及机构重点面向智能网联、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生命健康、数字能源、数字金融等领域建立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体系。高水平建设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形成集算力服务、算法训练、模型孵化、生态构建、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小视科技西区总部基地等导入人工智能企业及数据采集、数据标识、数据分析等大数据企业及人工智能应用企业,形成产业规模,逐步形成算法+算力+数据+应用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图4.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构建
3.工业软件。依托重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领域深厚的工业基础,依托中冶赛迪、清安储能、大唐融合等企业及科研院所,推动软件定义加速向制造业延伸,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软件、嵌入式系统、工业互联网及工业APP等领域软件开发及应用,突破一批关键领域工业软件。
产业基础构建:依托中冶赛迪、金蝶软件、大唐融合等总部基地,以及清安储能、国电投等研发创新机构,导入生态企业及研发创新资源,重点在工业互联网、生产控制类、能源管理类软件有所突破。充分发挥重庆高新区在智能终端、电子信息等方面生产制造优势,并围绕智能网联、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导入上游软件及模组供给企业,大力发展面向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的嵌入式软件及相关产品。推动英业达、鑫源汽车等非软企业剥离软件及信息化部门成立独立公司,或与重点软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加大对关键工业软件的研发。
图5.工业软件产业基础构建
4.信创软件。把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加速发展新机遇,依托中国电子、华为科技、中科方德、东方通、拓维科技、百信科技等企业及科研院所,重点发展基础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信创软件及应用,以及计算存储、网络通信等国产化IT产品,打造重庆信创产业高地。
产业基础构建:在华为鲲鹏计算生态重庆中心基础上,加快推进华为生态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做大和提升华为重庆研究所研发创新能力,导入华为信创资源和产业生态企业,围绕“鲲鹏+昇腾+麒麟+鸿蒙”构建信创产业体系,将重庆高新区项目打造成华为在渝唯一的信创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中电(重庆)软件园建设,导入“PKS”信创体系资源,建成中国电子西南地区唯一信创基地。扶持中科方德、东方通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在重庆高新区的项目做大做强,在操作系统、中间件等领域打造一批信创软件名品。依托赛宝信创适配检测中心,加大对软件对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核心信创产品的适配认证,逐步建立起基于信创的软硬件生态体系。
图6.信创软件产业基础构建
(二)做优做精四大特色产业
5.IC设计。发挥西永微电园集成电路产业优势,依托华润微电子、重庆声光电、联合微电子、北京理工重庆微电子中心、电子科大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企业及科研院所,重点发展电源及功率器件、嵌入式处理器、模拟芯片、传感器芯片设计,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优势,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
产业基础构建:在充分发挥重庆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基础上,以促进重庆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与智能终端、智能网联、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产业深度协同和融合发展为出发点,依托联合微电子中心、重庆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孵化中心(“芯火”EDA公共服务平台)、西部芯设计及应用实验室构建集成电路研发创新服务体系,以华润微电子为核心,联合电子科大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西电科大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大力发展电源及功率器件、模拟芯片,以重庆声光电、奥松科技等为重点,联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重点发展传感器芯片,加大MCU、MPU、SoC等嵌入式微处理器龙头企业的引进,大力发展车规级芯片及车载传感器。
图7.IC设计产业基础构建
6.数字文创。依托大学城丰富的文创资源,充分发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文创资源优势,聚集游族网络、完美世界、重庆工业设计中心、一路星光等数字文创企业,围绕游戏动漫、数字出版、工业设计、元宇宙等领域,集聚人气,培育文创品牌。
产业基础构建:依托游族网络、一路星光、完美世界等头部企业初步构建产业基础,构建产业生态体系,集聚产业人气。支持并引导重大、川美、重师等文创资源丰富的高校设立文创创业及孵化载体,为大学生在文创领域创新创业提供基础环境。
图8.数字文创产业基础构建
7.数字建造。以科学城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为契机,依托中冶赛迪、同炎数智等数字建造企业,大力发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孪生等领域软件开发及应用,构建重庆市数字建造能力输出平台。
产业基础构建:以中冶赛迪、同炎数智、千变科技等为重点发展BIM,以重庆勘测院智能城市技术创新中心、中科知行宏图等为重点发展CIM+GIS。同时依托重庆高新区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丰富的场景资源大力引进数字建造各类企业,并推动已落地的中建、陕建等建筑行业头部企业剥离或组建数字建造公司,在重庆高新区设立数字建造研发中心或运营平台。
图9.数字建造产业基础构建
8.数字金融。抓住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战略机遇,推进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融合应用,依托中国电信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电子等企业及科研院所,面向金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金融大数据、金融安全等领域软件开发与应用,争取落地全国性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交易系统和数据中心。
产业基础构建:加快推动中国金融电子及中国电信数字金融研究院落地,支撑产业生态构建。以金凤城市中心汇聚大量金融机构为契机,叠加重庆高新区大量金融需求及丰富的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在重庆高新区设立数字金融研发及应用推广中心。加快引进以数字金融为主要业务领域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加大对数字金融技术及相关软件应用的研发,部署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数字金融云平台及区块链底链。
图10.数字金融产业基础构建
在充分利用好重庆高新区内存量载体及在建载体的基础上,结合重庆高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及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未来产业科创园等规划,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按照“一园两区多点”进行产业布局,东区(西永园)和西区(虎溪园)作为重庆金凤软件园两大核心区,突出差异化协同,打造软件产业新型增长极;科学谷、中电(重庆)软件园、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中国电信数字化产业基地、高新ONE等重点产业及创新载体作为“多点”支撑,强化专业发展,培育软件产业增长新动能。到2025年产业承载建筑面积预计近470万平方米。
图11. 重庆金凤软件园与其他功能载体关系
图12. “一园两区多点”空间布局图
重庆金凤软件园东区主要以西永商务中心区楼宇群为核心,未来拓展到科创街,依托微电园集成电路深厚产业基础,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优势,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重点发展IC设计、人工智能、信创软件等产业,预计到2025年产业承载建筑面积达123万平方米。
重庆金凤软件园西区主要以富力城商业中心区为核心,未来将在现有基础上,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载体建设,联动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重点布局发展工业软件、信创软件、数字文创、数字金融等产业,打造软件企业总部基地,预计到2025年产业承载建筑面积达245万平方米。
科学谷:围绕智能技术等领域,重点发展IC设计、工业软件、汽车软件等,打造前沿科技集聚地,预计到2025年可用于发展软件相关产业的承载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
中电(重庆)软件园:依托中国电子信创全产业生态,重点发展以信创为核心的基础软件,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基地,预计到2025年产业承载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
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充分发挥中科院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汽车软件,预计到2025年可供软件产业发展的载体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中国电信数字化产业基地:依托5G优势,构建云网融合新型基础设施,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重点发展数字金融、工业软件,另外建设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数据存储及网络枢纽服务,预计到2025年产业承载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
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圈,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数字金融产业,预计到2025年产业承载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
高新ONE:以城市建设场景为牵引,推动建筑智能化,重点发展数字建造产业,预计到2025年可用于发展软件相关产业的承载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
1.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按照金凤软件园“一园两区多点”空间布局,在充分盘活利用好西永微电园、大学城片区存量载体基础上,结合微电园科创街、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建设,整合回购闲置土地,高水平规划并加快推进西永园、虎溪园载体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拎包入住”办公条件,加快推进科学谷、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中电(重庆)软件园、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高新ONE、中国电信科学城数字产业基地等在建项目尽快形成产业承载能力,逐步形成“一园两区多点”空间布局。
2.完善产业基础配套。实施园区环境改造工程和品质提升计划,对西永园、虎溪园存量载体周边景观、建筑、市政、道路等进行改造提升,提升环境品位,完善对外展示、项目路演、创客沙龙、程序员俱乐部、城市书房、健身空间、云咖、AED救治中心等基础商业商务和生活配套。推动金凤家园人才公寓、科学城人才社区、四川外国语大学科学城中学、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居住、教育、医疗等资源。
3.建立产业运营体系。科学规划运营体制机制,成立专业运营机构,统筹软件园管理运营、企业服务、金融创投、对外交流、人才服务、品牌建设等基础性、系统性工作。搭建金凤软件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对外交流窗口,以及集约管理、共享服务、产业运营等线上线下一体的产业运管平台,并依托平台,整合分散的产业载体及企业资源建立虚拟园区,构建软件园全方位一体化的管理运营及服务体系。加大与天府软件园、浦东软件园等国内软件名园的合作交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及人才交流。
4.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市内外名企、名校、名院在区内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同时加快推动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北京理工重庆微电子中心、电子科大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校地合作项目释放能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鼓励中冶赛迪、特斯联智慧科技、航天新通等重点软件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及科研院建设一批国家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产学研协同水平。联动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支持区内外高校充分发挥软件及相关学科优势,面向集成电路、智能网联、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产业,打造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5.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围绕解决“卡脖子”难题,攻坚克难,推动重点软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汽车软件、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信创软件、IC设计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陆续发布一批“首版次”软件产品,形成重庆市软件技术创新策源地。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面向软件关键领域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制修订,成为重庆市重要的软件标准输出平台。
6.建立创新促进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项、协同攻关”的创新促进机制,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组织方式,建立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并定期发布,鼓励企业围绕重点领域揭榜攻关。把握“产业链带动创新链、创新链驱动产业链”深刻内涵,建立适应软件行业特点的知识产权交易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搭建专业化平台,通过技术经理人提供一对一服务,并探索建立先投后股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7.强化企业精准招引。围绕“4+4”产业及细分方向,建立招商图谱及目标企业清单,重点瞄准全球500强软件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以及生态型、平台型、龙头型软件企业,实施靶向精准招商,打造一批骨干软件企业和区域总部企业。同时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力度,鼓励华为、大唐、百度已落地企业项目加大投资和资源配置力度,导入产业上下游生态企业,建链补链,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和辐射影响力。
8.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依托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科创平台,以及中关村智酷、第1创客等企业孵化平台,加大对知名孵化平台的引进,构建多层次多门类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和企业孵化培育平台。实施“软件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国家、市级、区级重点软件企业培育库,集中资源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国家“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创建国家和市级重点软件企业,指导一批优质企业通过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以及新三板、科创板、创业板等融资平台加速发展。
9.推动软件企业剥组。全面梳理区内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内设软件研发部门情况,并有序推动英业达、鑫源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剥离软件研发部门,成立独立法人,依托母公司在数据沉淀、技术积累和应用场景方面的优势,立足特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软件企业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支持现有软件企业开展专业化、体系化重组整合,支持特斯联、中冶赛迪等大型软件企业向生态型、平台型企业转变,通过对外股权收购、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重组方式,扩大产业生态圈,健全产业供应链,提升企业竞争力。
10.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重庆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重庆信创适配检测基地、嵌入式软件测评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并与重庆软件测评中心、CSDN、Gitee等市内外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合作,鼓励头部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并开放能力和资源平台,为软件产品研发、检验检测、能力评价等构建开放、共享、便捷、共赢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技术生态。依托作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重要实施区域,加快中国电信科学城数据中心建设,提升算、储、网等服务能力。引进金融创投机构搭建创投平台,设立软件产业投资基金,为成果转化和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金融支撑。
11.建立协同开放体系。围绕汽车软件、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进行开源项目布局,吸引顶级开源社区入驻。鼓励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发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华为鲲鹏重庆生态中心、中冶赛迪等机构组建开源联盟,发起开源项目,搭建开源平台,建立即开即用、众用众创的开源生态。依托自贸区及综保区优势,探索建立软件离岸产业基地、创新中心、数据中心、海外工作站,打造“一带一路”软件产业合作交流及协同创新示范区。推动行业头部企业联合重庆市软件协会组建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联盟,为企业合作交流提供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库支撑。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举办软件主题论坛、展会、大赛、发布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升行业关注度。
12.构建应用推广体系。依托重庆市软件正版化服务中心,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建立本地软件企业供给能力目录,大力支持软件产品特别是“首版次”软件的应用推广。聚焦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以重庆高新区物理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为场景输出平台,围绕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领域,建立常态化应用场景发布机制,动态发布应用场景清单,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提供试验田。依托“1+3”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联合SAP、IBM、施耐德等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能力,建立面向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供需对接的公共服务平台。
1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对接重庆英才计划等市级人才政策,用好“金凤凰”人才政策,扩大西部科学城人才特区试点范围,依托重点产业及科研项目加大对各类人才引进力度。在现有人才管理体系基础上,制定软件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人才序列,完善人才评价及管理体系。鼓励企业以短期兼职、顾问指导、对口支援、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使用软件紧缺人才。鼓励区内企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实习岗位和实训平台,加大对实习人员的培育,从源头上留住人才。
14.建立人才培育体系。依托大学城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化学科设置和教育资源配置,推动高校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形成具有重庆高新区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满足特色化软件人才需求。鼓励企业与市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动,建设软件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院企人才联合培养及输出机制。实施软件菁英计划,每年遴选一批优秀软件领军人才进行表彰,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5.建立人才服务体系。面向供需两端,与足下软件学院、51CTO课堂等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合作,联动区内高校,打造软件培训中心,为软件人才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并落实软件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评价及职称评定等工作。与科锐国际、领英、猎聘等专业机构合作设立软件人才发展研究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咨询及研究报告,并建立软件人力资源数据库,打造专业、智能、便捷的人才服务平台。与重庆人才大市场等专业机构合作定期开展软件人才专场招聘会,实现“就”在重庆高新区。
成立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领导任副组长,管委会相关委办局及高新开发集团相关子公司为成员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
建立重庆高新区软件行业统计及发展评价体系,动态监测产业运行状况,发布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月度、年度经济运行及产业发展报告。建立产业发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并加大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在用好“金凤凰”政策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软件产业发展关键要素,重点围绕专业人才引育、市场主体集聚、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台有竞争力的专项政策,并与市级政策紧密联动,有效互补。
综合利用多种传媒渠道,以及智博会、软交会、西洽会等大型展会加大对金凤软件园及入园企业的宣传推广,塑造品牌形象。联合行业组织、大学生社团举办形式多样的软件主题活动,提升大学生对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关注度以及创新创业热情。
附件:1.重点任务清单
2.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1
重点任务清单
序号 |
任务事项 |
任务内容 |
任务目标 |
责任单位 |
配合单位 |
一、实施基础设施强基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
|||||
1 |
编制实施方案 |
在对存量载体充分整合利用基础上,面向空间规划、载体建设、产业发展、管理运营、配套完善、宣传推广等尽快形成重庆高新软件园东西区建设实施方案。 |
2022年9月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 |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
|
2 |
建设产业载体 |
在充分盘活利用好西永微电园、大学城片区存量载体基础上,对加快推进科学谷、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中电(重庆)软件园、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在建项目,同步启动虎溪园二期、西永园科创街、中国电信科学城数字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
2022年完成科学谷一期、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一期、高新ONE等载体建设,启动虎溪园二期、西永园科创街、中国电信科学城数字产业基地开工建设。 |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招商集团 |
|
3 |
成立运营机构 |
科学规划运营体制机制,成立专业运营机构,统筹软件园集约管理、产业运营、企业服务、金融创投、对外交流、人才服务、品牌建设等基础性、系统性工作。 |
2022年12月前完成专业运营机构组建. |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
|
4 |
完善园区配套 |
从道路、景观、建筑等加快对富力城片区、西永商务中心区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创客沙龙、程序员俱乐部、项目路演、成果展示、健身休闲等商务、生活等配套设施,搭建企业服务中心。完善居住、教育、医疗等资源。 |
2022年10月前完成园区环境改造提升及配套完善,企业服务中心投用。 |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
公共服务局 |
5 |
开发数字平台 |
开发金凤软件园官方网站,设置微信公众号,作为软件园对外展示和服务的线上窗口,下一步在此基础上,搭建集约管理平台(对管理者)、共享服务平台(对企业)、产业运营平台(对市场),建立超越物理空间的数字化产业运管平台。 |
2022年12月前完成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开发,2023年6月前完成数字产业运管平台开发。 |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
|
6 |
建立虚拟园区 |
依托软件园数字化平台建设虚拟园区,整合分散的产业载体及企业资源,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加入后可享受金凤软件园提供的包括人才服务、创业孵化、品牌营销、金融创投、技术平台等在内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
2023年6月前完成对区内楼宇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形成虚拟园区工作机制。 |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
|
7 |
加强对外合作 |
加大与天府软件园、浦东软件园等国内软件名园的合作交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及人才交流。 |
每年与1个软件名园签订合作协议或建立合作机制。 |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
|
8 |
落实用地规划 |
加快新建软件产业载体用地规划调整及资源利用审查,保障软件产业载体规划调整和资源利用。 |
按任务要求开展工作。 |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
二、实施科技创新固本工程,培植持续发展内核。 |
|||||
9 |
引进研发创新平台 |
大力引进市内外名企、名校、名院在区内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同时加快推动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北京理工重庆微电子中心、电子科大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已落地科创项目释放能力。 |
每年引进2-3个名企、名校、名院设立的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 |
科技创新局 |
改革发展局 |
10 |
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 |
鼓励中冶赛迪、特斯联智慧科技、航天新通等重点软件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及科研院建设一批国家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产学研协同水平,加速成果转化。 |
每年创建1-2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市级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
科技创新局 |
改革发展局 |
11 |
支持高校平台建设 |
联动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支持区内外高校充分发挥软件及相关学科优势,与集成电路、智能网联、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产业深度融合,联合打造一批前沿交叉平台。 |
按任务要求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撑。 |
科技创新局 |
|
12 |
推动技术攻关 |
围绕汽车软件、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信创软件、IC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
力争在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承担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个。 |
科技创新局 |
改革发展局 |
13 |
鼓励制定标准 |
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制修订。 |
力争每年推动5-10项标准出台。 |
市场监管局 |
科技创新局 |
14 |
实施揭榜挂帅 |
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组织方式,建立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并定期发布,鼓励企业围绕重点领域揭榜攻关 |
2022年12月前完善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未来常态化开展工作。 |
科技创新局 |
|
15 |
推动成果转化 |
建立适应软件行业特点的知识产权交易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搭建专业化平台,通过成果转化经理人提供一对一服务,探索建立先投后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2022年12月前完成平台搭建。每年选出2-3家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以科技项目形式注入财政资金。 |
科技创新局 |
创新服务中心 |
16 |
推广创新积分 |
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大力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更有效发现、培育和精准支持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 |
每年保证不低于50家软件产业领域企业纳入企业创新积分名单。 |
科技创新局 |
|
三、实施市场主体引育工程,提升高速发展动能。 |
|||||
17 |
强化软件企业招引 |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及“4+4”产业体系,分领域建立招商图谱及招商清单,制定年度招商计划,加大对生态型、平台型、龙头型、创新型软件企业及机构招商引资。 |
每年引进40家知名企业项目。 |
招商集团 |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
18 |
加大软件企业培育 |
实施“软件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国家、市级、区级重点软件企业培育库,集中资源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
2022年12月前完成企业培育库的建立,制定工作方案,争取每年培育1个国家“小巨人”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5个高成长性企业,1个国家重点软件企业,10家市级重点软件企业,培育1-2家上市企业。 |
改革发展局 |
财政局 创新服务中心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
19 |
完善软件双创载体 |
加大对知名孵化平台的引进,构建多层次多门类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和企业孵化培育平台。 |
每年引进1-2家以软件业为主的专业孵化平台。 |
创新服务中心 |
|
20 |
推动软件业务剥离 |
推动英业达、鑫源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剥离软件研发部门,成立独立法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软件企业和高成长企业 |
每年推动1-2年企业剥离软件部门成立独立法人单位。 |
改革发展局 |
|
21 |
引导软件企业重组 |
支持特斯联、中冶赛迪等大型软件企业向生态型、平台型企业转变,通过对外股权收购、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重组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 |
按任务要求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撑。 |
改革发展局 |
市场监管局 |
四、实施产业生态构建工程,强化产业循环机能。 |
|||||
22 |
健全技术服务平台 |
推动重庆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重庆信创适配检测基地、嵌入式软件测评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并与重庆软件测评中心、CSDN、Gitee等市内外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合作。 |
2022年完成重庆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未来按任务要求开展工作。 |
改革发展局 |
科技创新局 西永微电园公司高新开发集团 招商集团 |
23 |
加大计算网络保障 |
依托作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重要实施区域,加快中国电信科学城数据中心建设,提升算、储、网等服务能力。 |
2022年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力争2023年完成一期项目建设。 |
招商集团 |
|
24 |
搭建金融服务体系 |
引进金融创投机构搭建创投平台,设立软件产业投资基金,为成果转化和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金融支撑,加大对软件企业上市辅导。 |
完成百亿级天使引导基金和创新引导基金筹集设立,支持软件产业发展。 并根据围绕软件企业股权融资需求积极对接创投机构。 |
财政局 |
重科控股公司 |
25 |
建立开源生态体系 |
鼓励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发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华为鲲鹏重庆生态中心、中冶赛迪等机构组建开源联盟,发起开源项目,搭建开源平台,建立开源生态。 |
每年推动1-2个开源项目。 |
改革发展局 |
科技创新局 |
26 |
建立国际合作平台 |
依托自贸区及综保区优势,探索建立软件离岸产业基地、创新中心、数据中心、海外工作站,打造“一带一路”软件产业合作交流及协同创新示范区。 |
按任务要求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撑。 |
改革发展局 |
西永微电园公司科技创新局 |
27 |
组建软件产业联盟 |
推动行业头部企业联合重庆市软件协会组建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联盟,为企业间技术交流、业务合作搭建平台和纽带,为政府决策和规划建立智库支持。 |
2023年3月前完成联盟组建。 |
改革发展局 |
|
28 |
举办会展赛论 |
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举办软件主题论坛、展会、大赛、发布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升行业关注度。 |
每个月至少举办1次会展赛论活动。 |
西永微电园公司 高新开发集团 创新服务中心 |
|
29 |
建立软件正版化 应用推广 |
依托重庆市软件正版化服务中心,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建立本地软件企业供给能力目录,大力支持软件产品特别是“首版次”软件的应用推广。 |
2022年12月前建立软件企业供给能力目录。 |
改革发展局 |
|
30 |
发布智慧城市 应用场景 |
以智慧城市为场景输出,围绕场景策划、发布、评价、反馈等建立场景应用闭环工作机制,为软件技术及产品提供市场验证,加快应用推广。 |
2022年12月前制定应用场景发布工作方案,未开按方案常态化开展工作。 |
改革发展局 |
|
31 |
建立智能制造 协同平台 |
依托“1+3”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软件产品供给目录,为传统企业与软件企业协同创新和技术试验搭建沟通平台。 |
2023年3月前完成平台建设,未来常态化开展工作。 |
改革发展局 |
|
五、实施专业人才引培工程,培育产业内生动力。 |
|||||
32 |
建立人才评价标准 |
在现有人才管理体系基础上,制定软件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人才序列,完善人才评价及管理。 |
2022年12月前建立软件人才标准及评价体系。 |
改革发展局 |
党群工作部 |
33 |
鼓励企业柔性引才 |
鼓励企业以短期兼职、顾问指导、对口支援、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使用软件紧缺人才。 |
按任务要求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撑。 |
政务服务和 社会事务中心 |
|
34 |
鼓励企业设岗留人 |
鼓励区内企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实习岗位和实训平台,加大对实习人员的培育,从源头上留住人才。 |
按任务要求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撑。 |
政务服务和 社会事务中心 |
|
35 |
推动特色示范软件学院建设 |
依托大学城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化学科设置和教育资源配置,推动高校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
按任务要求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撑。 |
科技创新局 |
|
36 |
推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
推动重大软件工程学院等高校与企业通过人才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及输出机制。 |
每年推动建立2-3个软件实训实习基地。 |
政务服务和 社会事务中心 |
|
37 |
实施软件菁英计划 |
实施软件菁英计划,每年遴选一批优秀软件领军人才进行表彰,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2022年12月前建立菁英计划方案,未来常态化开展工作。 |
改革发展局 |
党群工作部 |
38 |
打造软件培训中心 |
与足下软件学院、51CTO堂等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合作,联动区内高校,打造软件培训中心,并落实软件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评价及职称评定等工作。 |
2023年3月前完成培训机构的组建,未来常态化开展工作。 |
政务服务和 社会事务中心 |
|
39 |
建立人才服务平台 |
与科锐国际等专业机构合作设立软件人才发展研究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咨询及研究报告,并建立软件人力资源数据库,打造专业、智能、便捷的人才服务平台。 |
2023年3月前完成平台建设,未来常态化开展工作。 |
政务服务和 社会事务中心 |
|
40 |
组织人才招聘会 |
与重庆人才大市场等专业机构合作定期开展软件人才专场招聘会,实现“就”在重庆高新区。 |
每季度至少举行1次专场招聘会。 |
政务服务和 社会事务中心 |
|
六、保障措施 |
|||||
41 |
成立领导小组 |
成立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规划、项目、运营、政策、招商、营商等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定期听取产业发展情况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
2022年7月前成立领导小组,未来按小组分工开展工作。 |
改革发展局 |
|
42 |
建立考核机制 |
建立软件产业发展考核督查机制,将软件相关工作纳入部门考核。 |
2022年10月前建立考核督查机制。 |
改革发展局 |
管委会办公室 |
43 |
建立监测体系 |
建立重庆高新区软件产业统计及发展评价体系,定期编制产业发展及评价报告。 |
2022年9月前完成产业调研并建立统计监测和发展评价体系。 |
改革发展局 |
|
44 |
制定产业政策 |
在金凤凰政策体系基础上,围绕人才引进、要素保障、应用推广、平台建设等领域制定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政策。 |
2022年10月前完成政策制定。 |
改革发展局 |
|
45 |
加大宣传报道 |
通过各类渠道及平台加大对高新软件产业发展及金凤软件园的宣传报道。 |
持续关注软件产业发展动态、软件企业研发进程、策划相关新闻报道。 |
融媒体中心 |
附件2
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性质 |
项目内容 |
2022年 目标 |
后续目标 |
责任单位 |
一、产业项目 | ||||||
1 |
科学谷 一期 |
产业项目 |
项目占地375亩,总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 |
完成建设 |
- |
高新开发集团 |
2 |
科学谷 二期 |
产业项目 |
项目占地166亩,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 |
启动建设 |
2023年底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 |
3 |
科学谷 三期 |
产业项目 |
项目占地390亩,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 |
前期研究 |
2025年底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 |
4 |
高新ONE装修工程 |
产业项目 |
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1.2万平方米,由 10 栋办公楼、1 栋酒店及商业组成,以建设行业央企、大型企业为主集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的区域总部,建设开展总部办公、项目投资、金融结算的总部经济产业园。 |
启动建设 |
2023年底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 |
5 |
金凤软件园(虎溪园)一期 |
产业项目 |
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完善配套,打造金凤软件园。 |
完成建设 |
- |
高新开发集团 |
6 |
微电子科创街一期(A组团) |
产业项目 |
项目一期约36万平方米,A组团约19万平方米。 |
3季度启动建设 |
2024年3季度完成项目建设 |
西永微电园公司 |
7 |
科创示范项目一期 |
产业项目 |
项目占地约218亩,总建筑面积约42.8万平方米。 |
加快推进建设 |
2023年10月前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 |
8 |
科创示范项目二期 |
产业项目 |
项目占地约102亩,总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 |
加快推进建设 |
2023年6月前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 |
9 |
中国电信西部(重庆)科学城数字产业基地项目 |
产业项目 |
占地150亩,打造中国电信西部(重庆)科学城数字产业基地项目。 |
3季度启动建设 |
2023年12完成数据中心一期建设,2024年12月完成办公楼建设 |
招商集团/高新开发集团 |
10 |
中电(重庆)软件园 |
产业项目 |
占地394亩,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为中电重庆软件园及“科技之芯”展厅,其中项目一期占地约187亩,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项目二期占地约207亩,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 |
加快推进建设 |
2023年完成一期项目建设,2025年完成二期项目建设 |
招商集团、高新开发集团 |
11 |
金凤软件园(虎溪园)二期 |
产业项目 |
摘取土地约275亩,建设70余万平方米产业楼宇。 |
启动项目建设 |
2024年三季度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 |
12 |
大唐高鸿车联网总部及产业基地 |
产业项目 |
投资建设车联网研发全国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拟建设车联网研发全国总部及生产基地,集聚车联网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 |
落地公司,完成项目选址 |
2023年前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招商集团 |
13 |
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
产业项目 |
占地112亩,总建筑面积约21万㎡,建设成融总部经济、科创服务、产业创新、产业聚集于一体的光大科技新城。 |
完成项目一期谷地块建设 |
2024年前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 |
14 |
金凤软件园(虎溪园)三期 |
产业项目 |
回购富力城470亩闲置土地,以及摘取虎溪老街166亩土地,建设145万平方米产业楼宇。 |
2023年3季度启动建设 |
2025年3季度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 |
15 |
中冶赛迪工业智能制造中心 |
产业项目 |
在重庆高新区设立工业智能制造基地,并导入生态企业,建立产业供应链,打造工业软件品牌。 |
完成项目选址 |
2023年完成项目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招商集团 |
16 |
奥松半导体8吋MEMS特色芯片IDM 产业基地项目 |
产业项目 |
项目总投资35亿元,拟使用工业用地300亩,打造8吋MEMS特色芯片IDM产业基地。 |
完成项目选址 |
2024年完成项目建设并投产 |
招商集团 |
17 |
大唐融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总部 |
产业项目 |
建设大唐融合通信智慧城市业务中心、西部总部基地,开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融合通信、智慧城市、5G新基建等相关业务 |
完成协议签订 |
2023年前建设完成 |
招商集团 |
18 |
华为产业生态中心 |
产业项目 |
围绕软件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数字能源等领域形成华为在重庆地区的研发、产业及生态资源集聚区和结算中心。 |
完成合同签订,入驻 |
持续导入生态 |
西永微电园公司 |
二、研发创新项目 | ||||||
19 |
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
研发创新 |
建成数学家、学科专家与企业家互动交流的平台;建成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研究的西部人才高地;解决国家和重庆优势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中的数学问题;探索开放高效运行的国家科研平台管理机制。 |
完成中心楼宇30%工程量,推进科研和人才引进。 |
2024年9月前完成中心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科技创新局 |
20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 |
研发创新 |
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科研优势和西永微电园雄厚的产业基础,建设的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的微纳加工平台。 |
完成展厅和实验室装修 |
2024年前全面完成中心各板块搭建 |
西永微电园公司 |
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科研平台 |
研发创新 |
建设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芯片化雷达系统研发、物联网智能终端芯片与应用系统研发、芯片安全技术创新研究和三维高密度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五个科学研究服务平台。 |
实验室初步建设 |
2025年前全面完成平台各板块搭建 |
西永微电园公司 |
22 |
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 |
研发创新 |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在重庆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围绕功率半导体、数模混合芯片/SoC、微系统集成、微波/毫米波IC等四个优势方向,建设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以及智库咨询为一体的新型产学研机构。 |
完成项目建设 |
- |
西永微电园公司 |
23 |
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 |
研发创新 |
占地约103亩,建筑面积14.2万㎡,以6栋塔楼组合布局,结合2栋展示与会议中心,整体围合形成“科学之眼”,开展汽车软件核心攻关和原始创新。 |
完成项目建设 |
- |
高新开发集团 |
24 |
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
研发创新 |
围绕关键部件与关键技术、云控应用与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评测等方向,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领域科研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化应用转化平台,计划5年内在科学城打造“车—路—云”为一体的百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 |
完成合同签订,完成车网公司组建及车联网云控平台建设 |
2023年完成建设 |
高新开发集团 |
25 |
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 |
研发创新 |
建设5个中心: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智能制造)、智慧药物研发中心(智慧药物)、智慧医疗创新中心(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研究中心(智慧交通)、人工智慧综合应用研究中心(AI+)。 |
完成合同签订及入驻 |
2023年完成建设,各中心逐步投入运行。 |
科技创新局 |
26 |
平头哥西部芯应用创新中心及联合实验室 |
研发创新 |
西部中国芯设计及应用联合实验室项目实施包括SoC Lab、芯片&整机方案开发、教育培训、企业服务四大板块,并通过3年时间构建中国“芯”西部中心,将西部中国芯设计及应用联合实验室树立为中国“芯”场景应用先导示范区。 |
完成项目建设 |
- |
西永微电园公司 |
27 |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 |
研发创新 |
围绕大数据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创新应用瓶颈,开展颠覆性和前沿引领创新研究。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和数字化转型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平台。 |
完成数据中心和实验室建设,设立产业基金 |
2023年全面完成研究院的建设。 |
科技创新局 |
28 |
智能装备研究院 |
研发创新 |
围绕先进制造领域,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应用型研发及成果转化,主要致力于肺部手术导航机器人、航空发动机检测蛇形机器人、智能停车系统、智能电梯故障预警系统等领域智能装备研发。 |
完成架构注册和团队入驻 |
2023年全面完成研究院的建设。 |
科技创新局 |
29 |
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 |
研发创新 |
围绕解决汽车软件供应链“卡脖子”风险、打造汽车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两个着力点,开展汽车软件核心攻关和原始创新,建成国内领跑、世界一流的汽车软件新型研发机构。 |
团队入驻 |
2023年完成建设,正式运营 |
科技创新局 |
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 ||||||
30 |
重庆工业设计中心 |
公共服务平台 |
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打造工业设计创新集群;集聚国际顶尖人才资源,建设设计领军人才培养基地;整合行业优质创新资源,打造西部首个全要素用户体验中心与渲染中心。 |
完成建设 |
- |
高新开发集团、改革发展局 |
31 |
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
公共服务平台 |
建成300P规模的算力开放共享平台,设立科技创新中心、产业聚合中心、人才培养中心3个中心。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创新示范应用。 |
完成项目建设,成立运营机构。 |
陆续导入产业生态 |
西永微电园公司 |
32 |
重庆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创新平台 |
公共服务平台 |
打造高质量、低成本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一站式”人才培训平台;重庆微电子学院,主要整合园区科研院所、人才及企业资源,力争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成“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完成合同签订,团队入驻,开始项目建设 |
2023年前完成芯火EDA平台建设 |
西永微电园公司 |
33 |
英特尔FPGA创新中心(二期) |
公共服务平台 |
延续一期工作,深化FPGA+泛人工智能产业聚集优势,招引并培育优质的科技企业,予以技术与生态支持,培育更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强化重庆在FPGA+AI、云计算与芯片验证领域的技术优势,完善重庆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产业闭环;强化重庆成为中国FPGA应用人才培养高地。 |
启动项目建设 |
2025年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 |
西永微电园公司 |
34 |
西部(重庆)科学城校地协同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
公共服务平台 |
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校地协同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完善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转化的渠道和途径,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
完成场地装修,成立校地协同联盟。 |
- |
科技创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