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繁體版 无障碍 智能机器人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西部(重庆)科学城: 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

来源:《瞭望》 发布时间:2022-03-15
打印
分享到

西部(重庆)科学城自2020年启动建设以来,紧扣国家要求和自身定位,瞄准基础科研和区域创新突出短板,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主目标,着力打造高端研发平台、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正在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新焦点”。
  瞄准科技前沿,布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占地约500亩的超瞬态实验装置正在加速推进建设,这是一套提供时间(光子)与空间(电子)多维研究与调控的大科学装置,也是国际上首次提出两种探针相互耦合的大科学装置,科学家们可利用它在精确到“飞秒(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埃(1纳米的十分之一)”的尺度下研究物质瞬息变化。一期工程预计2023年建成,将重点解决先进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需求,有力推动高温燃烧机理、3D打印、新材料、极紫外光刻、新燃料电池、癌症早期诊断与放疗等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融通创新。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依托西南大学农业科技优势,整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科研力量,瞄准生物种质创新与利用的国际前沿,建设可持续利用的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库,以及多组学与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中心,并重点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珍稀濒危物种开展种质创制与利用研究,目前已经启动对蚕、青蒿、杨树等先导性品种的研究。
  西部(重庆)科学城把面向国家基础科研和区域科技创新补短板需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摆在首位,紧扣国家对科学城的定位,坚持“金篮子”装“金鸡蛋”,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生命健康、高技术服务等方面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目前超瞬态实验装置、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大装置、大院所、大平台正抓紧落地开工、加快建设和建成投用,并集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近14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近540个。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台已经投入运营。
  打造大协同创新机制,攻关“卡脖子”技术
  西部(重庆)科学城充分利用重庆大学城和科学城一体化发展优势,开发高校资源,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科学城通过建立校地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校地资源整合和工作联动;印发《“大创谷”建设实施方案》,构建“一核六园、两区多点”发展格局,打造高校创新创业活力区、西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汇聚地;启动编制《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方案》,引导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向科学城流动聚集和优化配置,加快校院企地合作项目高质量发展;举办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17所高校的125项科技成果参与展示,与近20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开展洽谈。
  西部(重庆)科学城还把解决区域乃至全国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堵点作为主攻方向之一,探索以龙头企业和重大科创项目为牵引,聚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通企业、院所、政府或园区科创平台,构建起集成电路、智能汽车、新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多个创新大协同体系,逐渐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难题。
  2021年6月,位于科学城的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全球同步发布“硅基光电子130nm铜工艺”“氮化硅工艺”和“异质异构三维集成工艺”,标志着该公司基于8英寸工艺线的硅基光电子器件性能和工艺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对光电微系统成套工艺的垄断。2021年8月,该公司获批国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这也是重庆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一平台的建设,得益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搭建的政产学研用大协同机制。在该机制的推动下,由联合微电子中心牵头行业优势企业,成立集成电路特色工艺联盟,与科研院所等组建硅基光电子创新联合体, 在功率半导体、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等领域聚合创新集群。
  目前,科学城已在新型半导体器件和制造工艺、5G通信核心器件、超级电容器、石墨烯新材料等方面推出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产品。

西部(重庆)科学城夯实企业孵化载体基础,壮大创新主体规模,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载体平台稳步发展,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示范空间。
  规划建设的科学谷,聚焦绿色低碳产业,布局了总部经济、中试研发、孵化培育、产业及人才配套等功能区域,总占地面积约940亩,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2021年,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新增高成长性科技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科技型企业377家,市级以上孵化载体增至16个,在孵企业近1000家。科学城围绕科研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成长等方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全周期的服务体系,还在全市率先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基层试点服务窗口改革,实现“区内事务区内办,企业办事不出区”。
  西部(重庆)科学城编制了“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支持政策”“产学研协同发展支持政策”“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等,覆盖主体全类别、研发全周期、转化全过程,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科学城印发实施了《“金凤凰”创新10条》,从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建设研发机构、推动成果转化四大方面,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其中人才政策方面,包括“职务科技成果所获收益的95%划归科技人员”“牵头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团队,给予1∶1经费配套”等系列重磅举措,重点解决各类人才载体、创新实践、发展环境等难题,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科学城,形成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此外,科学城还高标准、全覆盖、多层次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小学140处、中学90处,科学公园、科学会堂等大型文化设施13处,体育设施22处,医疗设施20处,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城市形象。
  西部(重庆)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项目攻坚年,科学城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功能支撑、明晰目标任务,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坚持“大抓项目、快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奋力开创科学城建设新局面。下一步,科学城将超前谋划标志性、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储备项目,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产出一批原创性、前瞻性科学理论,提升科技成果的供给质量,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